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世界的发展。过去十年,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携手探索出了一条“国际产能合作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通过产能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达成产业升级。各国发展潜力得以释放,实现了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之《山海见证》系列,一起感受“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勃勃生机。
江苏台记者陈超:位于孟加拉国西北部的巴拉普库利亚煤矿,是孟加拉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现代化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来自中孟两国的工人师傅,马上就要共同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综掘工区王昌超现场提示:慕沙利姆,给大家说一下,一定要“阿塔革命”“各帕罗革命”(孟加拉语意思为“注意安全”)。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综掘工区孟工班长慕沙利姆回应:知道了,师父。全体中孟工高喊:安全第一!
中孟双方的工人分别用对方的语言来进行安全提示,这一幕过去十多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2005年6月,两家中国企业——徐矿集团和通用技术集团中机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承揽下了巴拉普库利亚煤矿的开采业务。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有限公司总经理扎弗·萨迪克告诉记者,毫无疑问,这个煤矿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煤矿之一。大家面对的是地质水文问题、温度的问题、冲击矿压的问题、还有自燃的风险。工人管理也成问题,因为孟加拉过去没有煤矿文化。好在中国伙伴总是能找到解决办法,每一期合同都圆满完成了产量目标。
温度常年高达40℃,湿度逼近100%,单日涌水量最多时超过50000立方米,能填满20个标准泳池……面对孟巴矿这样一个世界级难题,来自徐矿集团的中国团队,拿出了中国智慧。
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党总支书记赵继虎告诉记者,始终坚持用中国的装备、中国的技术和中国的标准来运营这个煤矿。项目采购了三一重工的原矿掘进机,每月的单进水平能超过100米,这个水平在全球也是处于领先位置。此外依靠国内的中国矿大、西安科技院等科研院所机构,签订技术服务协议。项目还制定了一套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内容有将近500页,矿井上下的安全生产,完全严格按照这个制度汇编来执行。
在机电小组技术培训课堂,中国师傅现场教学。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机电工区蔡群东提出:打开大盖以后看一看变压器变压档位对不对?
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机电工区维修工修丹告诉记者,中国师父手把手,一步一步教我如何操作。一开始大家语言不通,现在自己不仅能听懂一些中文,还能通过观察师父的表情、手势,大致知道他的意思。通过师父培训,修丹现在已经是一个电器维修的“小专家”了。
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副总经理徐桂武说,制定了以师带徒和定期考核的制度。一般是一位中国工人带着几位孟加拉工人一起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将孟加拉国的工人培养成孟加拉国第一代的煤矿产业工人。
培训课堂上,中孟师徒你教我学,教学互长;拔河场上,师徒不分彼此,同心协力,人与人的距离被拉得更近。
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解庆典说,虽然是产能合作,但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通过中孟工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心灵上的相互沟通,把煤矿发展好、运营好。
修丹告诉记者,煤矿也经常组织一些比赛,大家都会一起参加,有时候还会聚会,大家工作在一起,平时也互相帮助,自己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一场拔河比赛,让记者和修丹更为熟悉和亲近,他主动邀请记者去他新盖的房子看一看。
修丹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最多的时候一天停电20多次。现在“一带一路”让孟加拉国成为南亚第一个全国通电的国家。
从2005年至今,巴拉普库利亚煤矿累计产出煤炭1400多万吨,每年为当地电厂提供超百万吨燃煤,源源不断的电力流向孟加拉西北部地区。而“中国”这两个字,也仿佛随着电力输出,根植到了当地人的心中。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周边杂货店店主卡姆鲁尔·哈桑·卡约尔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自己的店还是用铁皮搭建的。后来有了煤矿,生意越来越好,现在的店面已经是五层小楼了。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供应商鲁胡尔·阿明告诉记者,和煤矿的合作使工厂扩大了规模,产生了很好的效益。现在电厂稳定供电,也保证了工厂能24小时运转。
孟加拉国迪纳杰布尔市福尔巴里县政府主席阿塔拉哈曼·米尔顿说,福尔巴里县有5000多人因孟巴煤矿开采获得就业岗位。煤矿还带动了周边的商店、市场以及其他行业发展,提供了10000至150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带来了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我们期待有更多中国企业到孟加拉来投资。
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点亮了孟加拉国农村家庭的一盏灯,开启了该国能源现代化的进程。4000多公里之外,产能合作正在助推一个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它的市场化进程。
江苏台记者周洋:乌兹别克斯坦的卡什卡达里亚州,当地盛产五个金,分别是黑金石油、蓝金天然气、绿金新能源、黄金以及白金。所谓的白金,就是眼前大片的棉花,而乌兹别克斯坦也正是因为盛产棉花,有了“白金之国”的美誉。
乌兹别克斯坦卡式卡达里亚洲卡尔希区农民Salim Ro'ziboyev Shodiyevich告诉记者,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质量很好。以前棉花加工工艺不行,所以价格也受到了影响。现在,中国公司来收购棉花,加工技术好,收购的价格也高。
在卡什卡达利亚州的茫茫戈壁里,驱车两个多小时,你会看到一座大型纺织园区。2015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位于中国常州的金昇集团关注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全体高管在经历了三次考察后,认为当地发展棉纺织业确实具备比较优势,于是决定抓住这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当年7月,一座占地30公顷的现代化纺织园区破土动工。中国企业为这里带来了当时卡什卡达里亚州最大的外资投资项目。
利泰纺织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智告诉记者,乌兹别克工厂项目也是按照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工厂规划来打造的,项目厂房是当地单体最大的。
总投资高达2.15亿美元,除了最大的厂房,这里还有最先进的设备和日趋成熟的技术工人。
利泰纺织国际有限公司清梳联副主管Mamashayev Baxtiyor告诉记者,这是从中国江苏常州进口的高产、高速梳棉机,它每分钟最高能生产350米生条。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自己已经能够熟练维修、调试机器了。
目前,利泰纺织国际为当地提供了1400多个岗位,这家企业如今是不少本地人就业的优先选择。
利泰纺织国际有限公司细纱检查员Tog'ayeva Go'zal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拿到手有260万苏姆,比这里其他的纺织厂高70万苏姆。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先生来过工厂两次,称赞公司是“新乌兹别克斯坦”历史上最大、最有价值的国外合作伙伴之一,自己在这里工作非常自豪。
程智也向记者展示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取得的荣誉:公司获得了2022年卡州出口创汇奖。因为2022年,公司出口创汇占整个卡州的26%,创汇第一名。
实际上,中国企业进入乌兹别克斯坦的这些年,恰逢该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迅速转型,很多变化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程智告诉记者,随着“一带一路”践行,现在有2000多家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落户,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当地市场化规则实施的进程。
乌兹别克斯坦纺织服装工业协会会长伊尔浩姆·哈伊达洛夫告诉记者,以前主要依靠出口棉花,全国出口额不到10亿美元。2022年,经过加工,棉花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出口额达到了32亿美元,创造了60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依靠了中国经验。他们带来了更好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策略,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乌兹别克斯坦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机遇。未来乌兹别克斯希望继续和中国合作一批数字化、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将乌中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副州长Kodirov Utkirjon Gayratovich说,“一带一路”的理念与乌兹别克斯坦建设“新乌兹别克斯坦”的理念不谋而合。目前我们已经与中国在电气工程、建筑、纺织等多个领域达成了良好合作。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在绿色能源等中国拥有创新方案和技术的领域,引入更多中国企业和投资,进行更深入地合作。
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广泛覆盖到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等诸多产业,一大批务实合作的项目已经开花结果:
在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之一,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骆驼奶粉厂,将骆驼奶粉销往中国、俄罗斯、德国、埃及等国家,为当地传统的骆驼养殖产业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在白俄罗斯,吉利集团打造的合资车厂,不仅改写了白俄罗斯不能自主生产民用轿车的历史,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开拓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代表双方汽车产能合作成果的Belgee品牌汽车,已经驰骋在俄罗斯等国的广袤大地上……
过去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而在这2700亿美元背后,是合作伙伴国产业不断完善,经济加速发展;是中国的产业优势与各国发展需求越来越同频共振。一条由产能合作打通的富裕之路、繁荣之路正在引领世界各国共同构建更为相互依存、互利多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刘洋 陈超 黄蒙 李泽灏 张正 王苗军 俞铭义 姜弘毅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