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遇见国潮!2023苏澳青少年采风活动探寻江苏非遗“宝藏”


拍摄:吴伟龙、张华玮 编导:徐彬雯 朱奕昕 剪辑:吴伟龙

汇聚青春之力,焕新非遗传承!7月30日上午,“遇见国潮·寻宝江苏”2023苏澳青少年采风活动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来自江苏、澳门的青少年代表们近距离了解江苏非遗的传承保护,沉浸式体验非遗手作的匠心精神。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扬子晚报网·少年志承办。

2023苏澳青少年融媒体行动掀起“国潮热”

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注入青春力量

2022年,“少年志·中国心·向未来”苏澳青少年融媒体行动为两地青少年的互动交流搭建多元平台。今年,“少年志·中国心·向未来‘遇见国潮’2023苏澳青少年融媒体行动”再度启航。围绕“遇见国潮”主题,线上启动青少年国潮文创设计大赛,传承传统文化,创新时代表达;线下开展苏澳青少年国潮采风活动,探寻非遗魅力,促进文化交流。



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刘伟在致辞中说:“希望苏澳青少年们在活动中共筑朋友圈,积极参与采风交流和作品征集活动,通过线上的展示和线下的采风,畅叙友谊,互学互鉴;共融文化圈,沉浸式、交互式体验苏澳文化之异同,感受中华民族之根和魂;共建传播圈,善用时尚新潮的传播手段,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发挥青春担当。”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宋莉莉说:“我国的非遗项目熠熠生辉,江苏的‘非遗家底’尤为厚实,江苏现有非遗资源项目2.9万多个。期待苏澳青少年们在传统文化的深度浸润中,不断增强非遗传承保护意识;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中,努力贡献青春智慧;在苏澳两地传统文化的交流互鉴中,立志做非遗推广的使者,接稳传好非遗保护传承的接力棒,让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永续华章。”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直致力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展示和宣传交流活动,不断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让更多青少年群体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少年志·青少年实践基地”授牌,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赵彦国代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接牌。

“国潮walk”带火“水韵江苏”

苏澳青少年对话非遗传承人



最近,“Citywalk”成了年轻人探索城市的流行玩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城市漫步爱上江苏。当Citywalk遇上国潮寻访,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活动中,《国潮WALK》苏澳青少年国潮采风纪录片正式发布。



漫步苏州平江路,感受苏州古城的深厚底蕴;寻访南通蓝印花布,看传承千年的非遗焕发青春光彩;用Rap形式演唱南京白局,感受古老非遗焕发“新声”。纪录片中,在南京大学就读的澳门籍大学生林凯昕带领苏澳青少年们一同“寻宝江苏”。



活动现场,苏澳青少年还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省级传承人邓清之、南京白局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夏天进行了对话。



“邓老师,请问您日复一日地埋首刻经,一直重复同样的工作,会不会觉得枯燥呢?”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王梓涵向邓清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过程或许是枯燥的,但是最后的成果一定能让你感到高兴。漫长的学习过程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能达到自己所期许的目标。”同时,邓清之介绍,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处也与多所高校加强合作交流,积极地普及和推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天老师,您是如何想到将南京白局与流行音乐进行融合创新的呢?”就读于暨南大学的澳门籍大学生赵靖贤对于南京白局和说唱的“混搭”充满了兴趣。



夏天解释道:“我们以守正为前提进行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传承。在创作过程当中,我们创造出更符合年轻人审美观的作品,讲述我们新时代的新故事。”

大中小学生体验扬州通草花制作

非遗还能“戴”在头上!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苏澳青少年代表还参观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藏品展,亲身体验了江苏省级非遗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



通草是一味中药材,通草花便是用通草薄片制作。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同学们用湿润的毛巾将通草片浸湿,待通草片变软后,将其按模型剪出不同大小的花瓣,再用胶一层一层粘上,并染上各自喜爱的颜色,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朵就成型了。最后再将花朵粘在发簪或者胸针上,精美的非遗手作就完成了。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学生唐悦铭告诉记者:“我之前就参加了国潮文创设计大赛,设计了一款十二生肖丝巾。今天又亲身体验了非遗手工,我觉得传统文化特别有趣。”



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华可欣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国潮’体验。作为青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外美术老师王茜怡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南外重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此次苏澳青少年国潮文创设计大赛主题新颖,在校内吸引了众多学生积极投稿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的澳门籍大学生林思雅介绍:“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扬州通草花制作,我做了一款通草花发簪,非常漂亮!我希望未来也能为两地的文化交流贡献年轻人的力量。”

“少年志·中国心·向未来‘遇见国潮’2023苏澳青少年融媒体行动”将积极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用一双慧眼、一双巧手、一份创意,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摄影 戎毅晔

编导 朱奕昕 徐彬雯

摄像 高一鑫 李想

校对 李海慧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