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逐永不落幕,常州始终力争上游。7月18日,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常州位列全国第21位,较去年提升3位。该榜单由硬经济与软经济共7项指标综合评分而成。
在看重经济实力的百强城市评选中连续晋级,常州并不令人诧异。近年来,常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频频领跑苏南,经济“硬肌肉”与环境软实力相辅相成。在发力新能源之都、冲刺“GDP万亿之城”等重大目标过程中,城市不断拔节生长、蝶变焕新。
量质双升 产业兴城
此次百强城市排名中,硬经济指标,常州位列全国17,甚至超越了佛山、东莞等万亿体量城市。
实体经济既要做大、更要做优做强,多年发力制造业而不竭,常州始终遵循这一原则。
在谋发展过程中,常州坚持打好“动能转换”牌,向经济体量要质量。连续多年布局推进,先进制造业已代替传统工业成为常州产业发展的底色。2022年,常州实现GDP超9550亿元,多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发力。其中,新能源产业紧紧抓住时代风口,起步阶段就花大力气布局投入,产值已超5000亿元,规模还在不断增加,成为常州在新一轮城市竞逐中的“看家本领”。
今年以来,既有《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等重磅政策加码,在项目招引、技术攻关、成果应用等领域给予大力扶持,又有江苏时代、理想汽车等龙头企业发挥强有力的磁场作用,常州新能源版图再创佳绩。上半年,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27万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70.3%、25.9%和11.0%。
根据规划,今年常州全力打造更高能级的新能源之都,力争实现新能源领域产值超6000亿元,新能源板块市值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产业势必成为常州迈上万亿台阶的强大动能。
科技加注 创新之城
32个项目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总数创历史新高;前5月专利授权总量超1.79万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574件;上榜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细数常州科技创新成果,城市软硬实力齐升背后,是创新能力的托举。
科技创新,常州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为此,常州积极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高端化创新人才,优化全链条科创服务。目前,全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工业大奖数、工业强基工程数皆领跑全国地级市。
实现技术创新,项目、资金、平台一个都不能少。目前,常州3家单位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13家(项)单位(技术)入选“科创中国”系列榜单;创新主体培育奖励实行“非申即享”“直达快享”,今年已兑现奖励资金2.62亿元;今年安排6000万元中以常州创新园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园核心区建设、创新载体孵化、重点项目扶持等,促进重大平台能级提升。
聚力科技自立自强,今年常州提出多措并举促进创新驱动,全力提升重大平台能级,做强科教城“创新之核”,布局天目湖储能技术研究院等新能源领域创新载体,培育更多“独角兽”“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之城”到“智造名城”的转变正悄然发生。
环境优越 人才强城
在留住人才、吸引投资方面,经济体量与产业规模固然重要,很大程度上,这还是一个“在哪安家”的问题。
此次全国百强城市评选中,硬经济与软经济指标各顶半边天,常州在激烈角逐中仍然保持位次前移,反映出常州营商、就业、生活等人文环境同样具有“强大磁场”——
上半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5.2万名,同比增长24.4%;市场主体总量达82.44万户,增长9.8%,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96.9%,成为“绝对主力”;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0.3%;在建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5.9%;实际到账外资10.4亿美元……
作为全国“证照分离”改革的先行地、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标杆城市、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近年来,常州亲商友商的人文环境日益“出圈”。在企业开办、投融资等领域的多个“第一”“唯一”,切实提升了在常营商的“体感温度”。今年上半年,常州全流程办理企业开办超1.1万户,8小时内办结率达100%。共办理“一照多址”登记75户,“住改商”661户,行政登记领域各类“一件事”办理全面惠及市场主体。
人才“引、育、留、用”政策礼包,同样彰显诚意。近年来,常州出台“龙城英才计划”创业资助、企业紧缺人才资助、高校高层次人才资助等一系列政策,以5年建成1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的雄心,大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力争将常州打造成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沃土。目前,全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已连续九年位列全省第一。全年引进硕博人才近5000名,数量实现了三连增。
民生加码 幸福之城
去年,常州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年常州再次入围。幸福故事的背后是“常有善育 ”、“常有优学”、“常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安居”、“常有众扶”六张民生名片的全情书写。
2022年,常州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00所,竣工44所,增加学位3.7万个。新增11家普惠托育机构,净增普惠托位950个,5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完成改扩建、新建。
今年,常州市继续常念“民之所忧”、笃行“民之所盼”。其中,计划改造的98个城镇老旧小区已全部进场施工,同时预计加装电梯120部。点滴入微的民生实事,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开放包容的人文关怀,在这座城市能触达的每个角落都有切实可感的幸福气息。
向绿而行 生态之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正成为常州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2022年,常州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近日,常州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评分位列全国第6、全省第1。
万顷碧波水连天,常州攻坚太湖治理,全面提升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能力,累计推进1000多个项目,总投入超757亿元。实施新沟河、新孟河等两个超百亿水利工程,深化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试点。大力推动“污染退、治理进;生产退、生态进;人类退、鱼鸟归”,太湖治理连续十五年实现“两个确保”。
清新怡人的空气、碧波荡漾的“两湖”,正成为长三角生态中轴的注脚。
强化“硬实力”,提升“软实力”,常州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奋力打造“新能源之都”,豪情迈入GDP“万亿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