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煤海深处,青春闪亮

  赵云飞(左)在工作中。

榆家梁煤矿外景。
  以上图片均为赵岩摄

赵云飞,来自河南省林州市的一个贫困山村。

  林州,您不一定听说过,但您一定听说过红旗渠。

  20世纪60年代,当地10万群众,为了改变千百年来受困于干旱的命运,完全依靠人工,用近10年时间,削平山头1250座、开凿隧洞211个,在太行山的山腰上修建了长约1500公里的水利工程,创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赵云飞的爷爷、伯父、父亲,都是当年修筑红旗渠的石匠。

  石匠,在大山之中,终年累月地敲击石头、琢磨石头,与石头相伴、以石头为生。

  赵云飞原本也可能沿着祖辈的脚印,成为一名石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人生轨道转向了。他的工地,由山上转向了山下;他的对象,由石头转向了煤炭;他的工具,由铁锤转向了机械——现代化的智能机械。

  干一行 精一行

  1989年出生的赵云飞,从小与石头打交道。住的是石头屋,走的是石头路,爬的是石头山,就是摔倒,也是磕碰在石头上,带来实实在在的疼痛。石头垒起的太行山,给了他一切。他的祖祖辈辈,他的世界,他的生活,都与石头有关,甚至他的体格,也像石头般坚硬、壮实。

  曾经,他的梦想是走出大山,远离石头,在城市里当一名白领。可2007年参加高考后,他被华北科技学院录取,专业是采矿工程。

  兜兜转转,仍然是与石头打交道。

  他有些沮丧,但很快调整了自己。既然与石头有缘,那就老老实实地走进石头世界吧。况且,人类文明就是从石头世界走出来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而且,石头世界仍然是一个未知世界,蕴藏着无限可能。

  大学4年里,他认真学习,钻研各种与矿石有关的知识。由于积极努力,他先后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孙越崎奖学金等,专业成绩年年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时,神东煤炭集团来学校选拔人才。他顺利地获得了进入这家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的通行证,岗位在集团旗下的榆家梁煤矿综采二队。

  可以说,入职神东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喜讯传到家里,父亲却眉头紧锁。首先,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亲希望他毕业后回归故里,早早结婚生子;再则,在这位老石匠的印象里,煤矿处于深深的地下,洞里到处是危险的石头,他担心孩子的安全。

  但是,赵云飞的信念像石头般坚硬,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他力气大,人又勤快,同事们都愿意跟他搭伙干活。

  85公斤的水泵,他抱起来就走;4.2米的单体支柱,他一个人搬运。

  有一次,井下换馈电开关,车进不来,只能靠人工。班长说:“谁跟我一起抬?”

  大家面面相觑。赵云飞从后面挤进来说:“我试试。”

  两人抬了50多米,到地方后才发现,这个“大家伙”居然重达170公斤!

  出力流汗倒是不怕,但很快,更复杂的考验来了。

  他学的专业是采矿工程,最适合的岗位本是煤机司机,不料队里缺电工,要将他放到电工岗位上。

  说实话,当电工不仅专业不对口,收入也相对较少。想到自身,想到父母,想到现实,他心里七上八下。队里领导对他说,当司机要戴护目镜,你是近视眼,不方便。

  确也如此。

  那就电工吧,当电工也一样能干好。

  可是,井下复杂的电路世界,很快就让赵云飞摸不着头脑了。

  跟了师傅几天,他仍然一头雾水,只得沉下心来,从最基础的“开关”学起。

  井下开关,远非外人印象中的普通开关。一个开关就是一个电机控制器,如冰箱大小,结构复杂,操作不当就会出问题。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把开关原理搞明白了,但具体到现场操作,根本没有那么简单,拆开机器,里面的电路似蛛网、若蜂巢,捣鼓半天,毫无头绪。

  可这一切,对于师傅来说,手到擒来。

  术业有专攻,不服不行。

  他问:“要多久才能学会啊?”

  师傅说:“当个好电工,至少要3年!”

  赵云飞没泄气。下班后,他将废旧开关拆下来,抱回宿舍,把线拆了再接,接了再拆。零件散落满床,油污斑斑点点,思绪沉沉入梦。

  足足苦熬了一个多月,复杂的线路才像一棵大树的干枝叶果,在他的脑海里形成整体脉络图。一个原本幽暗的世界,悄然变得明朗了……

  当电工,他不止干好本专业,别人的事情也帮着做。天长日久,他竟然学会了设备维护与维修、故障处理、安全防护等多种技能,成为队里名副其实的全能手。

  面对夸奖,他说话的嗓门不自觉高起来,心中的得意让他产生了小小的骄傲。

  2012年9月的一天,井下运输机电缆突发漏电事故,队长通知他赶紧去维修。

  关键时刻,却怎么也找不到故障点。

  于是,机器被迫停止运行,生产戛然中断。生产中断就意味着产量降低,产量降低将影响到绩效考核。

  队长急得团团转,赵云飞一遍一遍排查,却又一次一次失败。

  秒针滴滴答答,汗水滴滴答答。

  两个多小时过去,才终于在电缆夹板中间一处极其隐蔽的地方,发现了故障铁片。此时,赵云飞已经浑身湿透。

  队长也是满头大汗,随后作出决定:“这个月,你打破了榆家梁煤矿机电无故障的纪录,罚款2000元!”

  这次教训,让他进一步认清了现实:全能不代表全精,若要全精,唯有扎扎实实,唯有从深从细。

  于是,他更加投入地学习,废寝忘食地钻研,走进了石头包裹中的煤炭世界,也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绚烂多彩的技术世界。

  半年后,他被任命为综采二队检修班副班长。

  奋斗的志气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工业条件和思想观念所限,企业总是愿意开采厚煤层,而轻视薄煤层,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

  薄煤层,指地下开采时厚度在1.3米以下的煤层。薄煤层也是煤,也是珍贵的一次性能源,不能浪费,既要采得出,又要采得尽。

  榆家梁煤矿地处陕西省神木市店塔镇,现在虽然用机械代替了人工,但由于开采煤层厚度小,与中、厚煤层相比,薄煤层工作面开采仍然困难重重。

  特别是综采工作面,当最小采高降到1米以下时,正常成年人在井下作业根本无法直起腰身。赵云飞身高1.82米,在井下作业,很多时候需要弓着腰,甚至是爬行。

  薄煤层采煤机械和液压支架受空间限制,既要求立柱缸径粗一些,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力;又希望立柱细一些,不占太多空间。这真为设计人员出了难题。而综采工作面的单产,只有中、厚煤层的一半,甚至更低。两相比较,可谓多劳而少得。

  即便这样也要做,而且要做出成绩,探出新路!

  这是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需要,这是国家能源长远保障的需要,这是科学技术实现创新的需要!

  薄煤层夹在地面下两道厚厚的岩层中间,犹如夹心饼干。在重力作用下,夹心部分极容易变形,导致压架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机械结构破坏,严重时会使生产瞬间中断。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神东集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薄煤层开采初期引进了波兰塔高支架。

  然而,该支架应用到榆家梁煤矿后,陆续发生了几起压架事故。在中国的土地上,洋玩意儿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如何改良设备?

  起初,他们想让国外厂家帮忙改进,对方却答复说,我们的产品出厂之前反复调试过,不会有问题。

  聘请外方工程师前来呢,费用按小时计算,价格高昂。

  赵云飞深受刺激。技术不过硬,处处都受制于人。怎么办?求人不如求己,他苦苦思索之后,决定自力更生。

  翻阅资料磨破手指,实地考察走烂鞋底,渴了喝口白开水,饿了嚼口饼干。

  没有人知道,在改造机器的那段时光里,他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但他的全部兴趣就在于此。正像战士喜欢枪炮、良驹酷爱草原一样,这是他追求多年的梦想。

  终于,渐渐有了思路,渐渐有了方向,渐渐有了方法。

  随之,他的建议在论证后得到采纳。矿上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同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开展合作,进行机械改良。

  几经试验,成套支架装备在结构性能上大幅提升,基本适应了薄煤层生产需求,压架事故不再发生。

  设备改良,技术改进,问题解决,效率倍增。山沟沟里也可以长出先进生产力!

  智能变革

  2018年前后,工业智能化方兴未艾。我国煤炭行业顺应世界科技潮流,传统煤炭工业开始脱胎换骨,加速发展。

  榆家梁煤矿的智能化之路,从哪里开始?谁来吃这第一只螃蟹?

  领导找到赵云飞:“你们综采二队先上马一套国产智能采煤机,怎么样?”

  赵云飞点点头,心里却在打鼓。

  上马容易骑马难呀,智能化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无人化。以前,工作面一直有人在跟机巡视,如果把这些人撤走,万一出现事故,影响生产,如何是好?

  他决定以身试机。作为技术负责人,自己不先来,又能让谁来呢?

  于是,他通知撤下员工,独自走进工作面。连续几天监测、观察,但对机器不操作、不干预。终于确定,无人化是可行的,消除了大家的惶恐心理。

  谁知正式投入生产,问题便开始出现。有一次由于震动剧烈,采煤机的机身竟然四分五裂!看来,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与生产实际,还是存在距离。

  而这一切,都需要现场工程师来解决、来改进。

  于是,他又一项一项观察、实验、调整,而后向厂家提出意见,进行改进。

  每天参加完生产调度会,他必须下井察看现场。

  偌大的作业现场,随时都可能有情况发生,这儿怎么修,那儿怎么建。已经开创的产量纪录需要保持,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稍有偏差,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元的损失啊!

  有时候,晚上失眠睡不着,他就到井下转一转。渐渐地,黑黑的煤炭、隆隆的声音,平息了他内心的躁动。

  针对智能化采煤机械出现的不同问题,他经过苦苦思索和反复试验,设计出了不同的改进工艺,比如“以顶控底”“顶模板+底平刀+底调整”“顶预测+模糊计算”“顶模板+模块调用”……半年时间里,这样大大小小的改进多达50多项。

  但不久,智能化采煤机械的最大缺陷显现了,那就是三角煤区的回采难题。

  所谓三角煤区,就是自动化机械手在工作面来回采挖,到拐弯处时,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带。自动化机械手在这个三角地带作业时,不仅速度变慢,还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影响产量。

  国外煤矿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

  他们认为这是机械作业的客观现象和天生缺憾,无法改进。

  但赵云飞不甘心。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对三角煤区进行了仔细观察。针对不同的运行区间,将煤机和支架的动作做出分析和固化,一点一点试错,一点一点修改,像蚂蚁搬家一样。每操作一步,他都会聚精会神地观察并记录下每一点改动带来的细微变化。

  一个月后,他终于成功对三角煤区工艺编辑固化,使煤机得以在正确的位置完成正确的动作。而后,他又利用端头“顶模板+定采高”的割煤策略保证了工程质量。

  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最后,无论在割通段、返刀段、扫底煤段,还是斜切进刀段、吃三角煤段,无人设备均能跟人工操作相媲美。而且,高度可靠的执行性使无人化生产工艺远远优于人工割煤!

  无人化,是不是就不需要人了呢?

  虽然智能科技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但在生产过程中,随着采场条件不断变化,难免会有需要人工调整的地方,这就又出现了人机配合的问题。

  若收到调整信息,工人必须精准发送命令,做到令行禁止、使命必达。

  对此,他一边改进编辑模板,一边培训复合型操作人员,用班组示范的形式,教一个、带一个、帮一个,毫无保留,从而保障了生产效果。

  随着智能化的深入推进,榆家梁煤矿的作业人数明显减少。具体到综采二队,从12人精减到8人,从8人又缩为5人,最后只剩下3人。

  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员大幅减少,但工效显著提升。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在千里之外也能遥控指挥大地深处!

  蓝天白云之下,黄土沟壑之间,绿色覆盖黑色,巨龙般的皮带运输长廊,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

  2020年1月,神东煤炭榆家梁煤矿被自然资源部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2021年6月,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运城举行,主要考核智能化参数设置、现场故障处理两项指标。赵云飞凭借精湛的技艺,带队一路过关斩将,独占鳌头,获得全国冠军。

  2022年12月,榆家梁煤矿顺利获评“A类智能化矿井”。

  从2011年正式入职榆家梁煤矿,赵云飞已在这里整整干了12个年头。

  当初和他一起来的15位同学,有的跳槽走了,有的转岗去了办公室或别的部门,只有他还一直留在生产一线。

  由于专业精通,他好几次被集团分公司借调,有时一走就是一两年。家搬了6次,妻子也只好跟着他,工作换了6回。

  幸好,近几年他结束了漂泊,在陕西神木大柳塔镇买了房,一家人总算安顿下来。

  多少年了,他就是这样,点燃青春,埋头前行。

  采访中,我总想让他尽量把荣誉背后的故事多说一些,无奈他的嘴巴总是“笨拙”,讲不出来。

  生于红旗渠,投身榆家梁,赵云飞希望青春的自己像一朵洁白的云,在煤海上空永远地飞翔……

  制图:张芳曼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