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争做“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的答卷人

七月盛夏,三秦大地。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陕西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西安启动,由此将开启一场浩大的文明探源之旅,激发人们寻找“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的答案。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溯源,要从横越四方的中国世界遗产中寻找。

“中国”的名称起源,可从西周一个叫何的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何尊”说起,这座国宝级的尊内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回望历史,“何以中国”的答案在哪里?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这里的“古老遗迹,一窥千年时光”,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实证;在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那丝路孤烟、大漠驼铃,彰显世界和谐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在孔子、老子、屈原、李白等等众多的文化名人中,赓续着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人文思想;在皇皇巨著《永乐大典》,虽已残缺仍不失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五千年来,璨若星河的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从没有断流过。中国仅世界遗产总数就达到56处,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从东方“五岳之首的泰山”到西方的“自流灌溉的坎儿井”,由北方“万里长城”到南方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显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质。在漫长的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描绘了“何以中国”的美丽画卷,共同创造了宝贵的中华优秀文化财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注入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既要在历史中追溯,更要在现实中感悟。

盛世中华,唯我中国。走进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从“嫦娥”探月到“长五”飞天,“蛟龙”入海到北斗组网,一批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中国已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越来越普及,为人民文化权益提供更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启动仪式上,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新媒体发布了一系列网上主题宣传项目,北京、江苏、甘肃等地网信办与文物部门跨界合作,推出线上线下联动的接力传播活动,以“网”为翼、以“数”为擎,用文化数字化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用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激扬精神、凝聚力量,让中华文化伴随着互联网,传播得更远,覆盖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

红日东升,其道大光。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度,有幸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继续行进在这个绵长的文化之旅,讲述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的故事,激发创造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澎湃力量,成为“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的答卷人。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