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理响中国】把握中华文明特性,续写现代文明篇章

作者:谢辉元(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同时强调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特性。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和外在形态,揭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内生逻辑,是具有高度学理依归和厚重文化承载的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和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在新的起点上开辟中华现代文明新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提出的,是以大历史观透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得出的深刻结论。它们彰显了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涵养出来的文化内核与精神品质,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科学把握。现代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百年研究历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在漫长的文明演进历程中,又孕育出诸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正是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涵养中,中华民族开枝散叶,逐步发展壮大,中华文明繁花似锦,产生自有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是因为我们有汉字书写的前后相继,史乘记载的连绵不绝,王朝兴衰的政治迭代,礼义兴邦的思想传承。它们有力地叙说了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创新性,是因为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影响世界的伟大思想工匠、科技成果、文艺作品、社会工程,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是因为中国历史是一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数千年分合跌宕的历史中,实现统一一直是中华民族持久不变的梦想,传承统绪也一直是中华民族执着坚持的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体现在对多样性的内部文化和外部文明持兼容并包、交流互鉴的态度。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在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中形成了精彩纷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在数千年的文明交往中形成了开放的思想体系。中华文明具有和平性,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兼爱非攻”,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

  着力揭示中华文明的外在形态

  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对于理解中华文明所呈现的外在形态有重要意义。五个突出特性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反映,这些特性必然外化为中华民族所走之道路、所具之品格、所持之理念、所为之行迹,并对后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精神源头上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主张与决断,是理解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之文明样态的关键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从根本上决定”正是有力揭示了文明特性与中国道路和中华文明形态之间的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唯有从历史的连续性出发,才能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的有机联系,抓住中国道路的内在发展逻辑。当前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与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它激励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盛德日新、与时偕行、变法以治、改革创新,从而涵养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和无畏品格,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统一追求的是领土主权与文化观念上的中华一统。它是团结维系国家、民族、人民为一体的内驱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源,也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追求的梦想,因而也必然是中华民族核心诉求、利益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民族包容的民族秉性,使得其在民族、宗教、文化等问题上秉持开放、互鉴的态度,由此也就塑造了融通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并对外来文明保持了开放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秉性,使得其在对外交往中更多地扮演了建设性的角色,从而为世界和平、发展、稳定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代表了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和平之声。

  深入阐发中华文明的内生逻辑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之间紧密关联、内蕴机理,从不同维度全面阐明了中华文明的内生逻辑,是对中华文明整体发展进程的规律性把握。突出的连续性是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历时性的整体特征的把握,展现了中华文明存续的长度和韧劲。中华文明持续发展而未曾发生过文明的断裂与替代,反而传承久远,这是其他文明未曾具备的,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存续如此久远,就在于其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其中,突出的创新性表明中华文明发展并非停滞不前、凝固不动,而是在不断地变革日新、迭代升级。它展现了中华文明发展所达到的高度。中华文明成就举世瞩目,创造了无数领先世界的文化珍遗,这在其他文明是少见的,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体现。中华文明成就卓越,具有极强吸引力,周边各族仰慕华风,这是中华大一统理念形成的关键。突出的统一性表明中华文明发展并非松散分裂,而是内聚融合、团结统一的。它是中华文明发展所呈现的力度的体现。中华民族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不断交融互鉴、发展壮大,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在其他文明也是少见的,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在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涵养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突出的包容性表明中华文明发展并非闭门造车、死水一潭,而是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它展现了中华文明发展所呈现的广度。中华民族境内、境外各民族的交流、互鉴,催生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这在其他文明中也是少见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力。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不同民族和文明寻求共识、获致和平的重要手段,因而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包容性又为其突出的和平性提供了孕育的空间。突出的和平性则表明中华文明发展并非好战扩张、霸权主义的,而是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互惠互利的。它展现了中华文明对外交往所呈现的温度。中华民族秉持“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的理念,在历史上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这在世界文明发展与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也是少见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亲和力。

  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有机统一,共同揭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对中华民族民族秉性的有力说明,是宏观透视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经验总结。它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史,认清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深入了解一种文明的特性和一个民族的秉性,才能深刻理解它所走的道路和所持的主张。对于今天业已走在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上的中华民族而言,认清自己,方能看清前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握中华文明特性、更好地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史,将有助于谱写中华现代文明的新篇章。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