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希望的田野上,江苏筑牢粮食“耕”基

6月盛夏,田间人倍忙。

近日,江苏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调度会议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熟作物种足种满,以“长牙齿”措施守好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省农业农村厅传来消息,当前全省夏粮收获基本结束,夏种工作全面展开,夏管工作无缝衔接。全省农情调度显示,截至6月15日,我省水稻播栽1279万亩、进度38%,苏南进度49%,苏中进度40%,苏北进度35%。夏大豆播种197万亩、进度66%,夏玉米播种484万亩、进度81%,带状复种夏播51.1万亩、进度47.6%,其中徐州22.4万亩、进度74.7%,省农垦集团9.8万亩、进度81.7%。

在希望的田野上,江苏着力筑牢粮食“耕”基,写好粮食这篇大文章。

夏收结束夏种“接棒”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持续“扩容”

6月15日午间,顶着烈日,连云港灌云县杨集镇正军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正军正在巡田。今年他承包了280余亩地,地里小麦已于两日前全部收割完毕。“亩产还可以,平均产量能达到1000斤。”收完的小麦,李正军以1.31元的单价全部出售给收购点。



梅雨季即将来临。眼下,李正军利用土地“空窗期”,将土地刨好,为落雨前播下玉米做足准备。

今年,李正军在省市区县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更新了种植品种,选择了抗高温、高产量的江玉887、江玉688、汉单135三个玉米品种,还有瑞豆一号、苏豆26两个大豆品种。“去年我们镇没几个大户开展复合种植,今年差不多80%的农户都有计划进行复合种植。”李正军说。

距离灌云县不远的泗洪县,今年计划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8.1万亩,种植面积是去年的近3倍。

“今年多了许多散户参与种植。通过前期调研和实地走访,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人工除草成本高、农机装备调和、种植水平受限等问题。”泗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程介绍。对此,泗洪县设立9个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开展技术指导,此外还计划建设4个千亩示范片,推动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成熟化、本地化。



在沿海地带,条子泥垦区已褪去黄绿“外衣”,完成上半年油菜和小麦的收割。“油菜是上半年的主打品种,种植面积11800余亩,平均产量254斤/亩,最高产量达到318斤/亩。今年我们同步实施了小面积的小麦种植试验,亩产达到694斤/亩。”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尚辉告诉记者。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条子泥垦区今年辟出1000亩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眼下我们正开展播种前的耕整地工作,计划本月20日前后完成播种。玉米品种选用的沃玉3号和苏玉42,大豆品种为安豆203和华豆40。”新江苏记者注意到,省沿海集团今年采取了“2+4”“4+6”两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大提高收获效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江苏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力争“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多措并举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落细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杜永林介绍,“今年新增的50万亩任务,重点向淮北、沿海地区倾斜,明确要求重点在中低产玉米田示范推广。从目前播种情况来看,玉米主要品种有MY73、江玉877和中科玉505等,大豆品种主要有齐黄34、徐豆18和苏豆21等品种。”

增量保质筑牢“耕”基

以“长牙齿”举措守护耕地红线

耕地是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命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耕地保护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建立“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江苏作为全国率先全面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的省,为全国农业农村部门参与新增耕地质量验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土地整治项目2.69万亩,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约2.44万亩,确保了耕地面积总体稳定,质量提升,确保了市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处耕保处处长杨林说。

为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徐州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徐州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文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严格管控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同时,徐州还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三年来,全市累计发放激励资金0.86亿元,调动了各方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沿海条子泥垦区为新围垦的盐碱地,土壤基础条件差。如何改变现状,提升耕地质量?尚辉介绍,沿海集团采取了秸秆全量还田、增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等措施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耕地保有量,防止新新形成耕地退化。此外,同步开展盐碱地和其它草地整理改良工作,加大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投入,有序推进可用耕地的开发。



时下,海安开发区品建村2000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绿油油的秧盘已开始规模化育秧。碧色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运用北斗技术平整耕地、电脑远程控水、传感器实时传输田间病、虫、温度综合情况,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提速升档。“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村把过去农村环境整治困难的废沟塘进行填土复耕,上报验收,形成新增耕地。2021年新增64.5亩,2022面新增9.9亩。”品建村党总支书记姜小亮介绍。

在耕地“进出平衡”方面,品建村增减挂钩复垦种植,占补平衡复垦种植,严控违法占用耕地搭建并发挥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高空智能监控平台和网格员“铁脚板”作用,不间断巡逻,用“长牙齿”措施守好耕地保护红线。

引资金等金融“活水”

“灌溉”农业多环节发展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抓住耕地这一要害,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根基,资金是保障。新江苏记者了解到,近期,省财政下达中央2023年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88.1亿元,支持做好耕地建设与利用相关工作,资金主要用于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耕地轮作,以及推进耕地质量提升。

在发放耕地地力补贴方面,财政部门将按照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要求,进一步强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导向,补贴标准为120元/亩。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今年我省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改造提升207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此外,支持在江苏省黄淮地区开展小麦-大豆(花生)等轮作,在淮南地区推行油菜-水稻等轮作,补助标准为150元/亩。

今年2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用于粮食、油料生产的贷款予以不高于2%贴息补助。大力推广“富农易贷”等农户专属信贷产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力争授信金额8000亿元以上,用信余额突破1000亿元。全方位为主体注入政策“活水”,提升主体发展动能。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黄泽文 徐春晖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