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石是“国之大者”

   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一书,近日在全国出版发行。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各级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努力把农业基础打得更实、把粮食安全防线筑得更牢。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工作,多次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各级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重要抓手,聚焦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继续采取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轮作休耕等办法,坚决守牢18亿亩耕地的“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让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粮食要安全,还得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想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出路在科技,种子是核心。科技是粮食增产之力。“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农业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中国农民才能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近些年来,我国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提升,50%以上归功于品种改良。《“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基地建设、强化种业市场监管等方面,全面推进种业振兴,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居安更需思危。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但专家测算,至少未来三十年,粮食需求仍是一个增长的趋势,抓粮食生产的劲头只能紧不能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要让节粮减损成为另一种方式的“增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分析,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这也意味着,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良田”。各地要树立增产与减损并重的理念,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多措并举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深入开展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科普教育,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都应承担起责任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日常实践中体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久久为功,有效减少和避免食品浪费。耕好节粮减损的无形粮田,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