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助力安全发展 造福百姓生活

  10根探水杆倚在墙角,5000余条编织袋和40根浪桩整齐码放在地面上,铁架上备着救生衣、手电、铁锹、小旗……江西瑞昌市码头镇长江梁公堤防汛物资室里,巡堤查险人员正清点物资,准备前往重点堤段巡查。

  “通过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我们查清了长江瑞昌段堤坝上有30根穿江管道。”码头镇镇长袁志锋说,测绘出管道高程为防止汛期江水倒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出水点位在哪里?水位涨到哪里要启动应急响应?深入分析普查数据成果,得到了答案。“周边企业也吃下一颗定心丸,不用再担心因内涝而停产停工。”袁志锋说。

  普查的目的在于应用。2021年以来,国务院普查办先后印发了加强普查成果应用的指导意见、总体工作方案。“普查就像健康体检,让我们能够对症下药,高效治理顽疾。”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普查办主任郑国光说,近3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发展规划以及各地各部门实际需求,持续推进普查数据成果应用,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普查应用成果,取得良好成效。

  “我们第一次建立起全面的公路风险数据库。”交通运输部公路局一级调研员蔡小秋介绍,公路承灾体普查成果丰硕,完成了全国520万公里全路网调查,取得了公路、桥梁、隧道等设施属性数据425万余条,取得全国干线公路高边坡和自然灾害风险数据32万余条。“目前,数据库已经落地见效,应用在各省份的风险实时监测、应急资源调度、公路自然灾害防控技术标准编制中。”蔡小秋说。

  基于普查获取的房屋建筑调查数据和灾害风险属性信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开展了2022年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动普查成果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的应用。自然资源部将普查成果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和海洋灾害隐患治理,还有部分成果被应用到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预测未来48小时的火险情况。”江西省林业局森林防火处处长沈彩周指着森林防火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大屏说,这一平台充分融合了可燃物、野外历史火点等数据,通过森林火险算法模型实现火情预报监测和处置分析。“预测精准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更高了。”沈彩周说,他们还依托普查调查数据在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实施无人机巡护,今年以来无人机共报告3起火情,均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确保了“打早、打小、打了”,经济损失显著下降。

  普查成果不仅服务行业发展需要,还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支撑。2020年和2021年,国务院普查办利用普查调查数据针对极端情境下人口、房屋建筑、道路可能的灾害风险及其影响,开展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杭州亚运会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形成了专题评估报告,在重大赛事、重大活动中发挥了安全保障作用。

  普查数据取之于基层,用之于基层。江西瑞昌市桂林街道瑞民家园社区广场前,蓝天救援队队员陈宝锋正为社区居民进行自救培训。2005年,这里曾发生过一次5.7级地震,造成10余人遇难和经济损失。如今随着防灾减灾措施强化落实,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瑞民家园社区已建设成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为民、便民、利民。”桂林街道社区干部梁薇介绍,通过普查,社区建立起脆弱人群信息库,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对空巢老人、残疾人、孕妇等983名居民开展结对帮扶,还为每个家庭配备了应急包。针对电动车在楼道内“飞线”充电问题,社区集中安装了充电桩,降低火灾风险隐患的同时也更好保障了社区居民安全。

  防灾减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持续推动普查成果用起来、活起来,切实发挥普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