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遵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江苏对标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更大力度支持和保障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迈步强国复兴新征程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眼下春光灿烂,就当许多人正忙着赏花踏青的时候,在南京理工大学的光学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各个实验室里却是另一番忙碌的“光景”。就是在这里,一个个我国光电领域的基础研究前沿成果孕育而生。
江苏台记者郭艺报道:“现在我手边这台就是世界首台非干涉定量相位显微镜。以往,显微镜当中的细胞成像是静止的和平面的。但是通过这台显微镜所呈现出来的细胞状态是活性的和立体的。这项技术的研发对于生物医药的领域研究有关键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博士后范瑶说:“它主要突破了我们在进行细胞研究时需要染色,同时没办法进行定量化观测的‘卡脖子’问题。”
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再到产业转化,这台仪器的研制经历了近十年的磨砺,今年终于正式推向市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PCT国际专利与美国专利十余项,真正实现了将“冷板凳”坐出了“热效应”。这样的成果既离不开科学家团队潜心坚定的投入,也得益于江苏强有力的环境支持。基础研究领域普遍周期长、风险高,为了让科学家心无旁骛投入钻研,江苏持续加强政策引导,为科研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以该研究团队为例,2019年获批“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支持,得到2000万元项目经费,并赋予领衔科学家极大自主权,让他们带领团队放手去干,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副教授冯世杰说:“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由组建科研团队以及比较自主地使用经费,都让我们更有信心去开展更高质量的基础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教授陈钱说:“我们这个项目拿到以后,在一些专用的核心元器件方面,包括在一些高端的显微镜方面,通过这个项目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形成了一批原创性的产品。”
今年,江苏还将实施基础研究三年行动方案,支持顶尖科学家牵头实施10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实施100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推动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与此同时,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成和完善,也为科学家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供了丰沃“土壤”。今年以来,紫金山实验室在6G通信领域持续领跑,推动参与主办的全球6G技术大会花落南京;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通过总验收,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真空互联综合实验装置。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平台副主任李坊森说:“实验站是完全开放的平台,现在用户量已经超到220家,覆盖了像宽禁带半导体、超导量子芯片、能源催化、低维量子材料、二维材料、有机半导体等领域,申请专利超240项。”
目前,江苏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1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1家。今年,江苏还将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加快建设,努力在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郭艺 黄蒙 康健 施志鹄 郭彧 郝朦 苏州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