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废旧绝缘子刷刷即上市,大量翻新绝缘子流向多地电力工程;免费寄给老人的“评书机”,暗藏天价药骗局;荒诞的“卖惨坑老”,直播间里的“儿子们”专门骗老人买“神药”;“泰国香米”竟是香精勾兑而来,香气全靠“科技与狠活”……在一年一度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潜藏在不同角落里的消费“陷阱”。这些消费欺诈行为不仅打击消费积极性,还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消费环境,必须加强监管、露头就打、重拳出击,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系着民生冷暖。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对于提振消费信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意义深远。然而,维护消费者权益永远在路上。不少人在消费中或多或少遇到过消费“踩坑”、消费“陷阱”。譬如,骑着电动车上路,戴在头上的头盔却因厂家偷工减料,成了戴在头上的“刀片”;直播售假、以次充好等消费“陷阱”防不胜防……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5万余件。维护消费者权益,营造清朗气正的消费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消费,之于经济大局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国是人口大国,拥有超过14亿多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有着较强的购买能力,人口“红利”大、市场资源多,长期以来,消费与投资、出口并驾齐驱,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数据表明,最终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因此,维护消费者权益,打击层出不穷的消费欺诈行为,是保持消费热情、提振消费信心,稳好经济“大盘”的关键之举。
保护消费者权益永远在路上。除了315晚会曝光的问题,还有不少消费场景需要被关怀和关注,呵护消费的切实权益。譬如,老年人作为消费者的特殊群体,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形时常发生,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还有不少功课要做;今年以来,各地旅游市场迎来了“小阳春”,如何规范旅游消费市场,切实保障旅游人群权益和利益等等,都需要加以持续规范。这就要求,在消费“马车”多拉快跑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服务质量的把关,以及对市场产品的监督,加大打假力度,畅通维权通道,让法治的阳光照进消费环境的每一处角落,推动权益保护协同共治,打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这些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从出台完善法律法规,到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再到公开曝光违法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消费欺诈行为……我国消费市场环境持续向好发展,消费者更加安心消费、放心消费,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提振消费信心重点施策,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也把目光聚焦到消费维权上来,纷纷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言献策,齐心打造更优消费环境的氛围正在持续有效形成。因此,在持续向好的消费大环境中,消费市场中的每一主体都当规范自身行动,加强行业自律,坚持诚信经营,所谓的“投机取巧”,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护航经济发展。提振消费信心,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各地方须从优化消费环境抓起,针对新消费新领域、新问题新痛点,汇聚司法、行政、行业等多方力量,从法律、政策、环境等多维度出击,不断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切实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消费动力。(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