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公益慈善数字馆建成开馆。数字馆主体包括“立德立善”“行德行善”“善德楷模”“以德扬善”四大主题内容,通过数字化3D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观众在指尖上就能一秒开启“云游模式”、产生共鸣,以期倡导更多人立德行善。
科技赋能,呈现20多年慈善历程
“我们是因感动而行动。”在被问及建馆初衷时,陈光标公益慈善数字馆的设计制作方——画中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力千表示。
“在认识陈光标之前,一直是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他,来到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看到陈光标4千余件荣誉证书、3万多面锦旗、5万多条哈达以及大量奖杯奖章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感动了。”马力千说,特别是当她看到许多证书、锦旗因年代久远而粉化脱色时,便决定用自己公司所擅长的数字化3D虚拟现实等技术,将这些荣誉证书、奖牌、锦旗等进行数字化再现,永久性保存与展示。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制作,数字馆正式建成。
陈光标公益慈善数字馆由室外景观、建筑主体、室内展馆三部分组成,章节间用江南庭院进行空间过度,让观者产生身处江南的意境感。点开数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雷锋同志铜像,继续前行是雷锋大道。大道两侧有12个光影几何体,丰富视觉的同时也记录了12个好人好事的视频片段。
“12”也是12个月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之意,寓意好人好事永远做下去。大道的尽端是场馆主体,建筑呼应对称、刚毅有力、大道至简。建筑立面撷取大会主席台背景格局,两侧向内斜墙和中间叠门字构造在丰富立面光影的同时,让视觉中心向红色主厅集中。进入家风馆,左侧是其父母辛劳的场景和生活环境展示,右侧是“存善心,做善事,以善为本”的家风思想展堂。
进入场馆,从中厅向左便是主要内容的展示空间,展示分为“立德立善 ”“行德行善”“善德楷模”“以德扬善”四大部分。
荣誉证书、奖杯奖章,20多年来累计捐款总额约40亿元……点开数字荣誉室,一面面锦旗,一张张证书,一座座奖杯见证着陈光标立德行善的历程。20多年来,陈光标的慈善足迹遍布全国,累计帮助云南、贵州、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困难群众约70万人次。
乐善好施,源自精神传承与家风熏陶
一个生于农家、长于农家的企业家,为什么会走上立德行善之路?为什么能锲而不舍坚持这么多年?这些疑问,在陈光标公益慈善数字馆能找到答案。
数字展馆中安放了雷锋同志雕像。在一次纪念雷锋的活动中,陈光标曾对媒体表示:“我从小把雷锋作为忠诚的榜样,雷锋精神激励鞭策我,受到雷锋的启发,每天能多做一件好事就做一件好事。”
1968年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的陈光标,青少年时期正值全国掀起学雷锋高潮,雷锋精神对其影响深远。展馆中的一段视频中,陈光标大声疾呼“我们的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良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陈光标说,父亲是一位极其严厉的家长,常说只有严厉教育才能让孩子不走弯路。严厉的父亲却有一颗柔软的心。陈光标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父亲的毛笔字写得很漂亮,每年春节前都会免费为周围几十里的乡亲撰写春联,而当时书写一副对联别人都是收费5角至8角钱的。父亲还经常教育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陈光标母亲也是一位善良的人,吃饭时遇到上门乞讨的人,母亲则会邀请他坐到桌边与自家人一起吃饭。
父母的善行义举和言传身教,给陈光标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陈光标说,11岁开始,他就走村串户做点小生意,卖点农产品。然而,这位“生意小能手”在一次卖冰棒时“失了手”,赔了本。原来,他骑车十几里在山村叫卖冰棒时,看到一些想吃冰棒的孩子因父母舍不得买而痛哭时,他心软了。他把剩下的冰棒全部免费送给了村里娃,而自己却亏了本。不过,回家后他不仅没挨打,反而受到了父母的夸奖,慈善的种子由此在陈光标的心里悄悄扎下了根。
义无反顾,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青葱少年到高校学子,再到1996年创业做慈善,到成为知名企业家、慈善家、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一路走来,陈光标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也遇到过质疑和争议。
近年来,陈光标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企业发展上,用在慈善事业上,从高调做事到低调行善,他做公益慈善的脚步从未停歇。
陈光标表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对公益慈善的情怀、能力、法治要素培育,积极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应有贡献。
针对慈善领域存在的问题,陈光标认为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加强慈善立法,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人们消除偏见、化解质疑、增强共识,“要让受益人的尊严得到尊重,让慈善者的利益受法律保护,充分发挥慈善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张本甫)
由画中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
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公益慈善数字馆入口:https://www.720yun.com/vr/3fc2eupdu1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