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
作者:闻冰轮
云南南部,红河流域的哀牢山深处,有一个叫大顺寨的地方。
作为著名的元阳哈尼梯田缓冲区,在这里生活的不是哈尼族人,而是一群傣族人。人们喜欢将此地称为洛美村,意为滔天洪水过后,上天遗落在山间的一个珍珠小平坝。
富于创造的洛美人挥洒几十代人的汗水,将险峻陡峭的大山雕刻成充满艺术感的梯田。一眼望去,梯田之水如镜,云雾天光辉映出绝美的画面。
壮观的万亩梯田不仅是一片田园美景,还是一座天然粮仓。这里气候炎热,是双季稻最乐意生长的地方。傣家人在梯田里种植水稻,第一次收割后并不急于犁翻谷茬,而是等待老谷茬长出新的秧苗。这些秧苗结出的稻子被称作再生稻。干一季的活,收获两季的稻,洛美人让多少农耕者艳羡不已。
我是慕名而来的,不仅慕梯田之美、再生稻之名,更是为了一睹寨子里一种奇特的建筑——土掌房。
这是一道土黄色的风景线,扑面而来,又依山而去。房子连着房子,屋顶连着屋顶,似恋人像兄弟。有的房舍甚至两家人共用一堵墙,若没有良好的邻里关系,这是不可想象的。土掌房并不都建在一个平面上,它们高低错落绵延起伏,远望宛若层层叠叠的土山,整个建筑群落呈现出美丽的轮廓。
细细勘察后发现,土掌房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兼堆放柴禾与农具。住人的楼上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家中成员的卧室,外层为休息、用餐和接待宾客的场所。每个房间都留有大小适宜的窗子,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冬暖夏凉。
土掌房的屋顶又是晾台,人们在这里晾晒谷物,也在这里纳凉赏星看月。住在土掌房的傣家人维系着千年淳朴民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当我看见村民间相互串门不走地上,而是往来于屋顶时,忽然想起武侠书里那些飞檐走壁的侠客,他们脚不落地,就可以从寨头窜到寨尾,快而轻灵。
傣家人热情地用美食款待我,攀谈闲聊间,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达观平和,自在安然。人们将日子过成了一曲歌、一首诗、一幅画。农闲时,他们在洛美河里游泳嬉戏,用鱼篓捕捉泥鳅黄鳝,他们自己纺布织锦缝制新衣,一年有九月年和新年两个重要节日。傣家人的谷子酒、原生态的美妙歌舞,让多少旅者迷醉在洛美村不思归路。
喝着傣家香茶,我与洛美村民聊起了土掌房。土掌房在建造上颇费功夫。首先需精选石料固基,工匠用黏土砌好房墙之后,得去寻来良木搭梁柱。而后,再用山里的石灰石连续烧七天七夜制成熟石灰来打顶。搭梁柱是有讲究的,要请德高望重者帮忙选个良辰吉日,在这一天祭拜天地、告知祖宗。最重要的步骤是打顶,当家人称为“拍墩子”。亲戚和朋友都会不喊自来主动帮忙,大家在新屋顶坐成一排又一排,用木墩子不停拍打浇灌后半干的屋顶,以确保屋顶干了以后密实不漏雨。
我到大顺寨这天,恰逢当地一家人“拍墩子”,大人们边干活边拉家常,孩子们像过节一样在一旁打打闹闹嬉戏玩耍。主人家发给孩子们染了颜色的彩蛋,还有红黄白三色糯米做成的花饭,那场面既有热火朝天的劳作,又有欢声笑语。主人家也笑盈盈地给了我两个彩蛋。
土掌房的屋顶,是村民日常交流的平台,也是弥漫着生活气息的乐园。月色如水的夜晚,姑娘小伙儿在屋顶上约会,以歌声、笛声、口琴声倾诉衷肠。他们结婚的喜宴也办在连片的屋顶上。支起几口大锅,摆上请客的桌子,一个浪漫的露天婚礼酒席立即呈现。
我问村里人:“你们为什么都喜欢在屋顶消磨闲暇时光?”
“屋顶离天近嘛!”
秋收时节,大顺寨的屋顶,黄金一样的稻谷铺展到视线尽头。翻晒谷子的人们唱着悠扬的山歌,互生情愫的年轻男女以眼神暗通心曲,顽童们尽情撒欢。辛勤劳作的人们累了就喝上一缸茶,饿了就各自从家中端出拿手菜肴凑成一桌丰盛的宴席,在一杯杯自酿的醇酒中引吭高歌。
屋顶,就是洛美人心目中的人间天堂。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1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