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1996年建立地级市,发展时间短,基础弱,但宿迁的广大干群不等不靠,矢志不移,走出了一条弯道超车、快速发展之路。在发展的同时,宿迁市委市政府始终关注民生,将民生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破解民生难题,着力筑牢民生保障屏障,将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交出了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舒适度。
△ 宿迁生态美景
农房改善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宿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和统揽乡村振兴的龙头性工程、牵引性抓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向“优居”转变,全面向“康居”跃升,加快向“乐居”迈进,全市农房改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 新建的农房犹如水墨画一般
目前,宿迁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农房改善项目225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2个、美丽宜居村庄505个,从过去70%以上的老旧砖瓦房到如今“一廊五线”美丽乡村组团,乡村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蜕变。变化体现在“康居”上,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农房项目、围绕农房项目打造产业链,统筹谋划农房项目区产业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高于全市村居平均水平22.4万元,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变化体现在“乐居”上,通过农房改善拉动乡村投资近 500亿元,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一系列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村社区达到城市社区水平。
对于农房改善这一系统性民生工程,宿迁重点抓民生兜底线、抓质量严监管、抓配套强产业、抓治理优服务,努力让宿迁市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当前,宿迁已经启动实施新一轮深化农房改善三年行动,以提升农房改善项目质态为核心,以引领农民生产生活升级为重点,以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为关键,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城乡融合进程明显加快、乡村面貌明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为与全省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宿迁市深化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宿迁市新增改善农户7万户以上,新建农房改善项目62个、农业产业配套项目108个,建成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宿豫区全域、沭阳县花木主产地片区、新沂河沿线片区、泗阳县成子湖片区、泗阳县爱园穿城片区、泗洪县洪泽湖周边片区、宿城区南部片区等8个农房改善示范片区,努力让更多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补短板、强能力,全力建设好“健康宿迁”
8月4日中午,正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距离宿迁市区十多公里的宿城区龙河人民医院的输液室内却一片繁忙,护士们正有条不紊地给患者扎针打点滴,安抚哭闹的孩子,安慰焦急的家长。旁边的诊室内,有的医生在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有的医生正在写处方……
宿城区龙河人民医院是2019年宿城区人民政府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投资兴建的公立医院,是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重点项目,是宿迁市、宿城区重点民生建设工程,承担着辖区及周边乡镇近16万群众的医疗保障任务。医院目前已经拥有各种医疗设备262种,目前在职职工179人,其中医生46人。2020年3月31日宿城区人民政府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府院合作协议,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市第一人民医院安排人员驻点管理,完成制度建立、质量督查、业务培训、运行管理等工作,为医院高质量运行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持。
宿城区龙河人民医院的发展是宿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21年底,宿迁全市卫生总资产达225.8亿元,较2012年增长272.1%;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600家,较2012年增加211家(其中三级医院由3家增加至9家,二级医院由19家增加至35家);床位总数33470张、卫计人员39082人、执业医师(含助理)15211人、注册护士18332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104.7%、102%、112.9%、147.5%。
△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晋级三甲,实现了宿迁市三甲综合医院创建历史性突破。
乡镇层面,市县两级投入11.66亿元,在重点镇建设6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已全部投入运行。村居层面,全市1435个村居卫生机构全部由政府举办,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中297个创成省示范卫生室。
持续聚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今年9月1日,新建好的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迎来第一批学生。该校位于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169亩,总建筑面积92236平方米,项目投资约5.28亿元,办学规模为20轨60个班级,可提供学位3000个,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
2012年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006.49亿元,教育投入总量及增长比例逐年增加,有力保证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建成学校231所(幼儿园137所、小学48所、初中14所、高中5所、九年及十五年一贯制27所),新增学位27.83万个,有效缓解老城区学校“挤”、新城区学校“缺”的问题,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目前,宿迁学前教育办学层次全面提高。小区配套园及无证园治理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稳步提升,3-6周岁幼儿毛入园率从2012年的95.1%上升到2021年98.87%,省市优质园覆盖率从2012年的66.9%上升到2021年的90.1%。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精准帮扶机制,成立城乡共建集团13个,优化调整农村教学点213个,切实保障农村孩子享受到更高质量教育。
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宿迁全市三星级以上高中由2012年的19所增加到2021年的23所,全市高考质量实现全方位突破。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5所学校创成省中职领航学校, 5所职业学校承担教育部1+X证书试点,每年定向为企业输送急需技能人才6000余人。宿迁学院转制为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告别了宿迁市无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历史。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由2012年的4900人,增加到2021年的9000人。
文化设施更多了,活动更丰富了
这个国庆长假,宿城区文体中心成了人们读书学习休闲的好去处,这里不仅有图书馆、文化馆,还建有非常有特色的乡情馆。
宿城区文体中心占地128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5.5亿元。内含宿城区图书馆、文化馆、乡情馆等公共设施。
宿城区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总面积10261平方米,设有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功能室,日均接待读者近2000人。
宿城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总面积10200平方米,设有非遗展览馆、舞蹈室、创作室、小剧场等功能室,年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600余场,惠及群众52万人次,常年开展“西楚芬芳”“马陵放歌”“琴鼓村村行”等品牌活动,其中“周末书场”入选江苏省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活动品牌、“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目前,宿迁已经实现市有四馆(市图书馆新馆启动建设)、县有三馆、9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400余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市6个文化馆、5个图书馆达标国家一级馆。建成文化大院95家,县级以上文明村居实现文化广场全覆盖。县级文化馆分馆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0%以上,县级图书馆分馆覆盖率达100%。
全市所有公共文化馆、站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42小时。市文化馆累计公益培训科目170余个,共计3696个课时,惠及群众55000余人次。沭阳县文化馆、宿城区非遗展示馆等23个公共文化场馆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 泗洪县半城草根艺术团在洪泽湖渔鼓艺术节上表演
每年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文化进社区欢乐送万家”“周末书场”“文化广场周周乐”等11项特色文化活动入选江苏省群众文化“百千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2支群众文化团队入选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
现代快报+记者 杨亦文
(宿迁市宣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