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飘香、蟹肥菊黄。金秋十月,放眼江苏大地,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锦绣画卷在徐徐延伸铺展。国庆长假期间,江苏乡村休闲旅游火爆,一批批游客到美丽田园乡村观光“打卡”,他们住民宿、吃农家饭、赏农家景、购农产品,尽情享受广大乡村振兴工作者用心、用情打造的田野上的“诗和远方”。
江苏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涌现了一群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一批10亿元以上县域产业、数十个全国产业强镇、大量“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粮食总产达749.2亿斤,创了历史新高,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江苏“三农”工作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关键有一批乡村振兴工作者在广袤的田野上,持续辛勤耕耘。焦裕禄曾讲过,“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广大村干部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勇于创新、锐意改革,敢想敢闯敢试,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一大批“80后”“90后”“00后”,尤其善于运用现代网络信息的“新农人”,投身到乡村振兴中,为乡村振兴不断提供“源头活水”。省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人员、驻村第一书记,在帮扶农民脱贫奔小康后,按照省委要求,积极完成从“帮扶工作队”到“帮促工作队”身份转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人才是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关键力量,他们扎根农村,用先进理念、技术、信息、经验等,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关键在干。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建设和发展家乡的实践工作中,他们的技能能否不断提高、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创造精神能否充分发挥出来,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为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江苏广大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在建设和发展家乡规划中,注重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各种权益,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并不断加强对他们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尽最大程度改变原有的农村生产环境和格局,赋予传统农业新活力。
人才既是活力源泉,也是创新引擎。近年来,江苏通过挖掘乡土人才、扶持返乡人才、聘请专业人才、盘活外留人才,一大批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跳回农门”。要让这些“新农人”扎根田间地头,除了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在就业、创业上提供优惠政策、资金倾斜外,还要为他们创造条件,设身处地帮助解决住房、婚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关注他们在政治培养、职称评定、个人深造和荣誉名誉等方面的成长追求,不断提升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广大乡村振兴工作者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任务也越来越重,我们要认真把握好科技兴农、政策惠农、人人助农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的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江苏乡村振兴新局面。(孟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