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潮涌,五山云起。
落日余晖为滨江沿岸披上一层“金纱”,醉人心扉。忙碌一天的市民纷纷来此散步休憩。“一山一水一云天,这里是放松身心最好的氧吧。”市民闫姝说。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第一站就是崇川辖区的五山滨江片区。凭江临风,总书记用“沧桑巨变”赞美眼前的如画山水。
变化不止于此。2020年,区划调整后的新崇川以经济总量全市第一的业绩为南通“过万亿”贡献主城力量;2021年,不仅实现经济总量蝉联第一,还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多项荣誉;今年,现代服务业发展等5项工作受省政府督查激励,世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成功落户……
前不久,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非凡十年”融媒体新闻行动走进崇川,感受崇川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勇毅精进。
“创新活力城”加速崛起
时光的卷轴向未来铺展,回首过往,崇川发展的每个脚印里,都闪耀着两个字——创新。
“2010年,我们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现在已集聚各类科创企业240余家。”上海市北高新集团(南通)有限公司行政办主任孙国华,见证了市北科技城“从无到有”的奇迹。
2010年8月,作为市北高新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上海、南通创新体制机制,合作开发市北科技城项目。如今,市北高新区已晋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南通沿江科创带的核心创新区域、崇川创新之都先导区。
走进市北高新区、走进市北科技城,一个个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的精彩故事轮番上演。
一字排开的高新机械设备高速运转,全副武装的工人聚精会神……江苏势航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公司副总经理何新国介绍,打造智能制造工厂,企业投入了5条高速自动贴片、波峰焊流水线,去年年产值逾3亿。“作为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领先企业,我们在基于北斗导航的应用技术开发方面,不断创新,在车载终端行业保持国内一流。”
“持续创新,是企业最深的‘护城河’。”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兆勇介绍,公司抓住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智能底盘制动系统不断推陈出新,从传统机械制动到EPB、ESC、TwoBox,再到OneBox,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线控制动系统集成供应商。
“无中生有”,锐意创新,崇川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从0到1,再到今天聚集近百家企业,园区的发展,是崇川致力打造信创产业的生动缩影。”南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负责人尹剑锋介绍。
瞄准数字经济新机遇,崇川建设信创产业平台。两年不到,园区已聚集近百家企业。今年,崇川区与北京中关村签订合作协议,打造南通大信息产业创新示范新高地、江苏省信创产业先导区、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
以创造性落实争第一、创唯一,崇川沧桑巨变,关键在于善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
组建全省第一家区级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梧桐树”人才新政、开通“兴企通”、推行CSO首席服务员制度、两天办五证刷新项目审批速度……近年来,崇川锐意创新,努力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推动形成创新发展强磁场。
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组建了集成电路、海洋工程、工业风机3个省级创新战略联盟,在全省率先成立半导体产业创新联合体。通富微电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信创、车联网、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崇川,一座创新活力之城强势崛起。
“美丽资源”变“美丽实力”
“水变清,岸变绿,路也好走了。因为修复搬迁,我们还住进了江景房!”
王琳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在她的记忆里,老家附近都是低矮的农房,还有纺织厂,堤坝附近都是泥巴路。“如今天翻地覆,多年不见的江豚也成了常客。”
山畔嬉江水,江上揽五山。五山滨江片区已成为南通城市的颜值担当、彰显生活品质的“会客厅”。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小景区、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的城市角落。
变化始于2016年,滨江片区启动生态修复,五山地区由此“沧桑巨变”。
“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五山滨江片区共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修复岸线12公里。新增森林面积超过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以上。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最美底色。
近年来,崇川区以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动力,持续织密城市绿网,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景观体系,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环濠河整治、黑臭水体整治、透景增绿、污染防治攻坚等工作,建设生态绿色、人城和谐的花园城区。“自然活水”经验获住建部、水利部点赞;PM_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省内主城区居前列。
统筹老城更新与新区建设,促进新城老城交相辉映。
崇川是南通城市文明的起源地、文脉的发源地。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崇川着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开掘金山银山的“价值”。
百年前,先贤张謇在唐闸建工厂、办学校、修公园、造公路,使唐闸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知名的工业城镇。如今的唐闸,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 转型为工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休闲舒适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先后获评省非遗进景区、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运河文旅融合标杆单位、省首批旅游特色风情小镇培育单位、省级工业旅游景区等荣誉。
“以前的老工房年久失修,现在成了景区,夜景美不胜收。”老唐闸人秦美玲说,在唐闸生活了50多年,这10多年,变化最大。
“崇川福地”迈向幸福高地
优质的民生资源,既是主城居民小康生活的幸福基石,也是集聚高质量发展要素的最强磁场。
让民生更有温度,让生活更具质感。崇川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群众“急难愁盼”,努力让每一个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韩奶奶、顾爷爷,给你们量血压啦!”在南通市北护理院,护士长张菁菁像往常一样,为韩如英、顾汇源老两口进行常规检查。“热饭热菜直接送来,老伴行动不便有专人帮洗澡,儿子每周来看我们。”说起在护理院的生活,82岁的韩如英直夸“好”。
市北护理院倡导“愉色而养”理念,为失能、半失能、自理老人等群体提供医养综合服务;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该院还入选了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单。在多层次养老资源服务供给方面,崇川区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受到民政部肯定推广。
走进任港路新村城市更新驿站,一幢幢过渡房干净清爽。在一个二居室内,居民肖巧英正忙着将换季衣物送到“爱心洗衣房”清洗。对于未来的新家,她满是憧憬。
任港路新村建于20世纪60年代。急百姓所急,崇川将该小区列为全区首个破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并以“原址新建原居回迁”模式,成为全省拆迁中“第一个吃螃蟹”者。
“长街短巷、市井烟火”是城市最温暖的所在。崇川区深入实施安居工程,计划5年内改造完成251个老旧小区,将惠及39万余人。在去年50个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上,今年正稳步推进新一轮5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让人才近悦远来,崇川构建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坚持幼有所育,崇川支持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本土托育“1+N”品牌成为享誉全国的优秀品牌;坚持学有优教,崇川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数量全市领先,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创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情境教育”享誉全国;坚持病有良医,崇川全区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属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机制……
暖心的民生成绩单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崇川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崇川沧桑巨变,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紧抓快干促发展,勇挑大梁齐奋进。崇川区聚焦打造展示南通城市发展水平、功能品质、精神气质的“主窗口”,明确“提升首位度、全省争进位,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崇川”的发展共识,为南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扛起主城担当。(记者 苗蓓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