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7月31日电 题:重庆: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新华社记者李勇、韩振、周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重庆考察调研、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为重庆发展把脉定向,强调“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指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牢记嘱托,不断奋进。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发力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通道、平台、要素等为支撑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奋力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重庆城市景观(2022年7月14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转型升级,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2016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园港考察调研,叮嘱“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好”。
近年来,果园港着力打造绿色智能港口、完善多式联运、拓展口岸功能,已从传统内河港口,升级为长江上游联通全球的“中转站”。数据显示,2021年,果园港货物总吞吐量2087.1万吨,同比增长40.6%;集装箱量、商品滚装车发运量等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陆海新通道长江-中南半岛国际联运班列(中国果园港-老挝万象-缅甸仰光)从重庆果园港发出(2022年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果园港的一系列变化,是重庆努力对西部地区发挥支撑作用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产业并着重为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从老工业基地向创新之城迈进,并努力向西部地区释放“外溢效应”。
渝北区前沿科技城内,“智汇园”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000万台以上的智能手机年产能;与此同时,一款由长安汽车主导,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推出的电动汽车亮相今年的重庆车展,并计划在年底大规模交付。
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作为重庆的两大传统支柱产业,正提档升级:电子信息产业从以代工为主,向“芯屏器核网”“云联数算用”全面拓展;汽车制造从以汽摩整车及零部件为主,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跃升”。2021年,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近一半。
重庆的转型发展,也为西部地区带来更多机遇。标识解析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2018年底,重庆顶级节点上线,并为西部地区工业互联网赋能。日前该节点已服务四川、贵州、云南等西部9个省区市,接入企业节点2708个,其标识解析体系深度应用于汽车、医疗器械等19个行业。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由此,重庆和成都这对西南“双子星”城市,开启了全面合作的新征程,共同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据统计,2021年,川渝推进实施合作共建重大项目67个;2022年,两地又推出了160个重大项目合作清单,总投资超2万亿元。在重大项目带动下,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一张网”越织越密,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科技创新合作日益深化,对西部地区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
敢于先行先试,努力构建对外开放新局面
2019年4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近年来,重庆在陆上贸易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促成了跨国海关协调机制,研发出控温集装箱、海关和铁路共用的“关铁通”电子锁,开出第一单“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
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重庆)第10000列列车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驶出(2022年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中欧班列成功运行后,重庆又开通了“渝桂新”南向通道。这条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所承载的货物流向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涵盖640多种产品。
重庆不仅参与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还依托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汇聚全球各类开放要素,做大做强开放平台。据统计,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有312家入驻重庆,较2012年增加了近100家。
在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设备对芯片进行贴片作业(2022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在通道和平台的“双轮驱动”下,重庆汇聚全球消费资源,激发市民消费潜力,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日前,一列载有207台汽车的国际班列从重庆鱼嘴站驶出,经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将抵达莫斯科。如今,重庆的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0个城市,运输货品5万余种。
在渝中区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内,来自23个国家的上万种特色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在江北区观音桥商圈,总投资700亿元的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九街、十八梯、白象街、戴家巷等一批消费新地标崛起……
这是巫山县曲尺乡一带景象(2022年5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重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中央控制室远程操控、巡检机器人查漏补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去年7月,一度设备老旧的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整体搬到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后,依靠完善的要素配套、先进的技术设备,大大提升了环境风险管控能力。
长寿区是重庆市布局较早的综合化工产业基地,过去产品以基础化工原料为主,给长江生态保护带来较大压力。近年来,该区以长江大保护促进产业大转型,关闭、搬迁18家沿江化工企业,同时以化工原料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市民和游客在重庆市大渡口区重钢崖线山城步道游览(2022年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近年来,重庆落实长江“十年禁渔”,5342艘渔船、10489名渔民完成退捕;全面开展水污染排查治理,去年全市地表水Ⅰ-Ⅲ类水质较2017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深入推进空气污染整治,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7年增加23天……
清晨的大渡口公园内,杨柳依依,水鸟游嬉,不少市民在湖边漫步。“过去,大渡口烟囱林立,空气让人不舒服,环境脏、乱、差,近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王忠杰说。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经过努力,2020年底,重庆191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9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如今,“大农村”正稳步向乡村振兴迈进:擦亮了脆李、柑橘等“生态宝贝”,叫响了“三峡之光”“叠石花谷”等旅游名片。
在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村民张兴前在挑运脆李(2022年7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在长江之畔的巫山县曲尺乡,一栋栋巴渝特色农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果树间。“几年前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挣钱,近年来通过发展脆李产业和乡村旅游富了起来。种脆李、开民宿,我家每年收入四五十万元。”曲尺乡柑元村村民彭斌说起生活新变化,开心地笑了。
游客在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步行街观光游玩(2019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重庆主城不断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配套,提升城市的“颜值”和“气质”,大力发展都市旅游产业,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不但点亮了重庆的“夜经济”,还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创业。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庆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视频记者:徐宁、于晓苏、李爱斌
海报设计:殷哲伦
(编辑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