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年阔步前行,大地无边光景;风吹麦浪,丰盈大国粮仓;产业兴旺,筑牢发展基石;山水入画,留住美丽乡愁;和谐文明,照耀幸福家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近年来,全省始终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不断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动能。今天的《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我们将走进宿迁沭阳堰下村,去看看花木之乡,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美丽"蝶变"。
早上六点钟,走在堰下村,感觉村子正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但其实这里的村民,早已经拿起了"新农具",干起了一天的"新农活"——手机直播。蒋婷婷出生于1988年,毕业于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她辞去县城银行的工作,回到乡村,给创业的丈夫搭把手,一起经营花木生意。那时候手机直播刚刚兴起,蒋婷婷看到不少村民正在试水这种新的带货方式,于是自己也从一个新手"小白"开始操练起来。
“包括手机平台、规则,也慢慢地了解,从一开始的零订单,到后来每天几单、几十单、一百多单,一年的话,利润也在六七十万元 。”蒋婷婷告诉记者,以村里是“喇叭一响,黄金万两”,现在是每家每户“手机一响,黄金万两”。
作为传统花乡,堰下村自20世纪90年代起发展花木经济。从一家一户种、大家一起销,靠大喇叭叫卖的"1.0 版",到2007年抢抓电商发展潮流,开网店、卖花木的"2.0版",再到如今直播带货的"3.0版",十多年来,堰下村人抓住数字发展,实现了花木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飞跃。堰下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也由2012年的约1.47万元提高到了2021年的约4万元。
村民陈文文说:“既能顾到家、照顾孩子,又能赚到自己理想的工资,现在虽然是淡季,一天的营业额也有一两千元。”村民祖振中告诉记者,随着花木生意越做越大,自己承包了一个快递点,现在每年的发货量达到400多万单。
触网蝶变的堰下,并没有就此停下步伐。2021年7月,堰下村启动"数字堰下"建设,步入数字化"4.0"时代。"数字堰下"系统管理员黄宁介绍:“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大棚的温度、湿度等数据,方便管理,物联网+农业,使得生产更智能;在‘花木电商’版块,显示着苗木价格、价格指数,这些大数据,可以在花农的销售阶段,提高一个定价的指导。此外专门设有创客空间,免费给村里创业的人们提供专业的直播设备。”
通过大数据精准把脉现代农业、整合资源,去年,堰下村花木产业生产总值达5.15亿元,同比增长15%。除了推动生产销售,"数字堰下"还为村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走在堰下村,记者发现家家户户门口有一个二维码,手机扫出来显示,户主家的文明星级,以及经营店铺的信息。村民严邦风告诉记者,一户一码,相当于村民家的数字名片,方便外地人过来看他们家网店的经营和诚信情况。
严邦风的母亲谈洪珍说,自从电视机里安装了"数字堰下",生活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从买菜、送水、修理家电,到买药、订餐、理发等,足不出户,按一按遥控器,打个电话,就能享受到上门服务。
对于年轻人来说,"数字堰下"手机端就更方便了,村民们在手机上就能交水电费、求职招工、发布花木买卖信息以及查看政策发布、村务公告等。大家发现什么问题,还可以通过"随手拍"功能及时反馈给村里,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也更强了。“我们可以了解村里面各个方面的信息,更好地参与村里的生活,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在"富口袋"的同时,也要"富脑袋",为此,村里重新修整了农家书屋,搭建数字影院,把人情新风、村民公约等录入"数字堰下",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如今的堰下,产业更兴旺、生活更便捷、治理更走心、乡风更文明……数字赋能的美丽花乡,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宿迁沭阳颜集镇堰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彦春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嘱托,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人才培育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实现了‘电商村’到‘数字村’的转变。下一 步,我们要继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做强做优富民产业,带领全体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冯水清 徐刚 宿迁台 沭阳台)
(编辑 张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