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大国粮策】江苏徐州:科技护航,生态农业筑就绿色“金粮仓”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徐州市铜山区紧抓粮食生产,努力在科技种田、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上下功夫,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多年丰产增收,更显“黄金”成色,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让种粮成了农民的“金饭碗”。

懂科技“慧”种田 

矿老板联手专家育“麦王”

在铜山区利国镇谭家村崇振家庭农场,5台联合收割机正行进在金色的田间。“今年农场的1700亩小麦平均亩产在1240斤左右,在春旱严重的情况下,这个收成能接受。”崇振家庭农场主狄崇振说。

狄崇振原先开石灰石矿烧石灰,是村里的能人,当他看到当地许多农民因为高亢山区种粮效益低而撂荒时,感觉心疼,于是租地种粮。

“既然种就要种出‘不一样’来。”狄崇振跑到徐州市农委和徐州农科院寻求合作“联姻”,坚决走科技兴粮之路。

在小麦专家董全才等的悉心指导下,农场引进优良小麦品种,实行精确播种、配方施肥、滴灌技术……培育出了亩产超1400斤的全省“麦王”,综合效益比一般散户种植亩均增收30%以上。

在狄崇振带动下,利国镇及周边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规模化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当地小麦亩产也从以前的七八百斤增加到目前的1200斤以上。

近年来,铜山区大力推进科技兴农,良种使用率达95%以上,使用精量播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广泛使用智能植保机械,使粮食单产和品质持续提高。

种植大户育秧苗

带动农民“旱改水”

1500多亩小麦已经开始收割了,单集镇邢楼村种粮大户潘贵一点也不着急。“我们农场有8台联合收割机、7台拖拉机、6部插秧机,还有4台植保无人机以及2000平方米的烘干、晾晒、储存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收种根本不在话下,急啥!”潘贵说。

潘贵规模化种粮已有5年,水稻育秧更是他的“拿手戏”。4台植保无人机除了解决自家的药肥喷洒,还服务周边2万多亩土地,一年收入20多万元。

潘贵承包的土地地势低洼,种植玉米容易受涝。他花力气平整土地进行“旱改水”,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在他带动下,周边的农民也跟着旱田改水田种植水稻。潘贵抓住契机进行水稻塑盘育秧,服务水稻种植户。有了集中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水稻种植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提高了,目前周边水稻种植已发展2000多亩。

“这几年,政府给咱的农机补贴、合作社补贴、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等资金有200多万元,咱种粮更有底气信心了,带领农民种粮增收不是咱最应该做的吗。”潘贵说。

近年来,铜山区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全区建起高标准农田120多万亩,占农田面积的84%以上,农业规模经营占比达63%,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农民种田更省心。

田头有了处理厂

秸秆离田变成宝

5月31日上午,单集镇詹湖村兴春家庭农场的麦田里异常热闹,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路,将金灿灿的小麦“收入囊中”,紧随其后的搂草机将小麦秸秆进行分垄集中,接着打捆机将秸秆打捆成几百斤重的圆柱形草捆,这时一台抓草机过来,将草捆装入机动三轮车,运到200米外的润磊生物能源科技公司进行一系列处理加工,最后变成天然气或肥料。以前废弃的秸秆经过这一条龙处理,华丽变身为有用的“宝贝”。

“以前秸秆都是打碎还田,现在被免费打捆运走,地里的秸秆少了,既有助于提高下季水稻的秧苗成活率又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每亩还节省秸秆粉碎费用40元。”兴春家庭农场主刘长春高兴地说。

单集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养殖乡镇,全镇种植10万多亩小麦,今年秸秆离田面积将达到1.8万亩。“秸秆离田一方面保证过境的房亭河不受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原料。”单集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董现启介绍说,境内投资1.3亿元的润磊生物能源公司今年正式投入使用,年可处理秸秆、畜禽粪污、厨余垃圾30万吨,生产沼气600万方;同时,依托龙头养殖企业建设高标准沼气发酵池进行处理,实现粪污抽取、秸秆资源化利用市场化,加快形成沼气、沼液、沼肥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体系。

近年来,铜山区实施“生态+农业现代化”改革,获批国家绿色循环种养试点县,建成润磊畜禽粪污处置中心和7个区域沼气中心,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建设生态高标准示范区,全区8个国省考断面实现全覆盖。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0.25%、全市第一。

徐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