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科技厅发布2022年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清单,连云港市连云区深度参与的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功入选。该区山海环绕,118公里长的海岸线串联起优质的基岩岸线、沿海滩涂及近海可养殖水域,在“蓝湾”项目的科技加持下,渔业新兴产业集聚区、数字渔业示范区的兴农愿景正加速实现。
山海村落入画中,产业兴旺踏步来。近年来,以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连云区始终将乡村产业振兴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着力推进落实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脱贫致富同奔小康等10项重点工程,持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夯基石、添动能。
党建引领 “一叶富民”迈向“一业兴村”
刚刚结束的春茶销售中,宿城街道高山茶园传来好消息。7500斤云雾茶经由18.7公里长的“全国美丽乡村路”大桅尖路及时运出,400余万的销售收入稳稳地装进了村民们的口袋。群山间山路蜿蜒,串联起当地夏庄、高庄、宝山、大竹园4个高山村庄,克服海拔较高、山势陡峭、路床狭窄等不利因素,“四好农村路”建设这一头号民生工程的落地让“茶香不再怕村子深”。
奋进的道路总有曲折。前些日子,严重的旱情让一身泥、满脸汗的茶农郑言池,眼巴巴地望着蔫头蔫脑的5亩茶田,没了主张。对以种植云雾茶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留云岭村来说,往年亩产30斤以上的茶田,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严峻形势。
“可以雇辆洒水车每天在地头往返。”
“山路太窄,还是得想办法把东边唐王湖的水抽上西山村来。”
紧急时刻,村党支部紧急召集“两委”成员和村民组长共商对策,最终敲定“东水西引”的灌溉方案。村党支部当晚与街道报告情况,争取抗旱资金。统一调度下,3个村民组长、40余位村民不等不靠,人力、物力、器械迅速到位,第二天下午便完成了6台抽水泵、7公里长运水管线的安装,全村900余亩茶田被全部覆盖。
无论是利在千秋的修路大计,还是立竿见影的调水应急,连云干群一心,为农业产业保驾护航。从“一叶富民”到“一业兴村”,以云雾茶为代表“富民兴村”项目遍地开花。时下,“黑金”紫菜、奶白生蚝、嫩绿香茶、金黄麦浪,多彩连云满眼风光。据统计,2021年连云区21个涉农村社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58万,全部实现15%以上增长。
农旅融合 “渔民上岸”吃上“旅游饭”
在西连岛渔村,靠海吃海有了新路径。线上做“主播”、线下是“导游”,休渔期里渔嫂们放下“渔网”搭上“互联网”,使出浑身解数宣传本土美食、美景,推介山海美景、传统民俗及特色小吃。“热气腾腾又一锅,这回亮相的是八带鱼饺子、紫菜饺子!”极具海洋特色的直播基地里,美食大赛在线直播,让点击量冲到历史新高。
以往日落而息的渔民们钻研起“夜经济”也颇有心得。月上三竿,“渔村第一鲜”的店堂内人头攒动,食客大都被老板李金卫的“抖音”直播吸引而来,其招牌菜线上日销量突破4000斤,常居同城热销榜前列。不远处的礁石湾民宿群同样不输热度,“推窗望海”的浪漫、“向海高歌”的热烈,各种主题的民宿风格让游客流连忘返。“还是靠海吃海,但和父辈撑船打渔相比,我们搭上了渔旅融合的快车。”村民武波家500多平方米的临海小楼已成长为资深网红民宿。
依托山海资源,连云区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异彩纷呈。保护开发山林资源,建设丛林冒险亲子乐园等户外项目,建成海上观景浮桥,打造“海鲜美食街”“老街夜游圈”等餐饮示范区,及“礁石湾”民宿群、海上山农家乐等新业态集中创建区,为“亲农游”孵育更多新地标,不断开拓传统渔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新境界。
文化传承 “老把式”拉动“新业态”
与西连岛隔海相望的海港另一边,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拾阶而上,便来到了“民俗工艺馆”。在此坐阵的陈建国亲历着行业的荣衰,“海州湾海域盛产70多种贝壳,连云港曾是我国四大贝雕盛产基地。80年代的老街贝雕厂更是国家轻工部定点工厂,年生产贝雕画接近6万幅,其中三分之一左右都用于出口。”
在优良海洋生态的千百年呵护下,独具特色的渔家文化如明珠点缀。而今,陈建国作为贝雕制作非遗传承人,致力于复兴这项由海洋渔业延伸出的传统工艺。“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从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螺钿工艺,古人们将贝壳热水煮制四五天实现壳层分离,再用数吨的重力压制成平整的原始材料。”陈建国的介绍让更多的游客走近传统。
据了解,以连云老街为核心的市非遗研学旅游基地,目前已汇集贝雕画、葫芦烙画及马鲛鱼丸、麻虾酱等大量非遗元素,并以制作场景化、技艺体验化展示渔家生产生活样貌,让农业文明“动”起来、“活”起来。
近年来,连云区不断探索“手艺”变“收益”的新路径。以基地建设投入、产品创新扶持等方式,推动农家“非遗”进景区,带动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农业文化市场繁荣。大竹园村建成云雾茶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涵盖种植、制作、展示、销售各环节,依托西连岛村史馆等平台,对拼板、捻船等木船制作技艺进行展示,老街民俗馆被授予第一批“连云港市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以“西游文化”“山海文化”“淮盐文化”等为主题的“乡愁”系列非遗文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从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迈向新兴产业的发掘发展,为乡村古镇融合发展揭开新篇章。(易敏)
(编辑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