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几家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随后又有多名河南楼盘业主反映健康码也曾转红。这些做法凸显基层治理中法治意识淡薄,也提醒我们在疫情防控精准化的过程中必须补齐基层治理短板。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健康码是公众出入的通行证。一旦被赋红码就寸步难行,甚至家都回不去。于是,有人动了歪脑筋,将健康码“挪作他用”。有的地方因不能及时监督落实公共场所扫码,引发聚集性疫情;有的地方对隔离政策朝令夕改、随意调整,让公众无所适从。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确保疫情防控政策不变形、不走样,靠的是尊重科学、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而不是有权任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不可麻痹大意、松劲懈怠,同时也不可过度防疫,层层加码,甚至越权违规操作,滥用健康码等,扰乱防疫秩序。疫情防控涉及的部门和层级非常多,哪怕是小区的物业多设置一道没有必要的坎,也容易导致公众对疫情防控政策的感受出现偏差。
针对目前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执行不统一、不一致现象,可以有条件地推动形成区域性、全国性的疫情防控标准,让各地参照执行。在这一过程中,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适用,但也须牢记,疫情要防住,权力要管住。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的落脚点在基层。这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健全完善基层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制度,别让任性的权力将便民利民的好政策做成“夹生饭”。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通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逐步夯实基层治理这个根基。当前,我们更要增强政策执行力,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克服麻痹思想,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以基层治理的实在效果,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李万祥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 魏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