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荣近照 资料照片
扫码微视频 看一线故事
【奋斗者正青春·一线故事】
“我养了十多年的羊,不用你这个小年轻来教的。以后你别来了!”
到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白马乡的第一天,30岁的张开荣还没喝上一口水,就在45岁的饲养员游汉钟那儿碰了一鼻子灰。
张开荣现任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副镇长。2019年2月,他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身份到广安帮扶。与他一起到广安的,还有110只配好种的湖羊。
相比于普通山羊,湖羊肉质更好,口感接近于牛肉,而且是多胎多羔,发育快,可实现集约化养殖,经济效益高。“湖羊入川”,是南浔区与广安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喝惯太湖水的湖羊,能适应四川的水土吗?这可是件开先河的事。“首批湖羊能不能产出羊羔来,我心里也挺慌的。”说起开始时的情形,张开荣告诉记者,“初来乍到,方言听不懂,再加上年纪轻,当地的饲养员和我聊不到一块儿去。他们觉得,一个浙江的小伙能懂啥养羊技术?就是来‘镀镀金’罢了。”
眼见许多饲养员依然用养山羊的办法养湖羊,张开荣预感要出事。他想,越是吃“闭门羹”,越不能气馁,更不能退缩,“必须用行动让大伙儿服气”!
一次,在广安区石笋镇湖羊种养基地走访时,张开荣老远就看见饲养员老叶在用酒糟喂食湖羊。“你这样干是不行的……”话刚说出口,他就被轰了出来。随后去了几次,居然连门都不让进了。
当第7次来到基地门口时,张开荣闻到一股臭味。
他立马喊上村干部,撬开大门的铁链子。“进去一看,角落里躺着两只死羊,还有五六只在流血。”张开荣说,这是母羊流产的前兆,再不及时治疗,这几只羊都面临死亡危险。
学畜牧出身的张开荣马上找到了原因——“母羊流产就是酒糟害的呀!”他告诉老叶,赶快给另外几只快要流产的母羊打抗生素,再单独关到透风的羊舍里。
一周后,那几只母羊终于转危为安。
这场风波过后,张开荣意识到:中规中矩搞培训,这几个养羊的老大哥根本听不进。得和他们交上朋友!于是,他就“厚着脸皮”去基地“当小工”,帮饲养员一起打扫羊舍。
没过多久,饲养员们开始主动跟他打招呼了,还请他去做客吃饺子。“想不到,你还真有股子韧劲儿。”游汉钟也开始对张开荣服气起来。
“那时感觉到他们拿我当自己人了,我就趁机把湖羊每日食量,饲料用量、粗细大小,不同时期用料比例调整等细节,慢慢教给他们。”张开荣说,几个饲养员很快活学活用,“后来新建的几个养殖基地,没有死过一只羊,存活率达到100%。”
2019年6月,第一只小羊羔顺利出生,湖羊在广安的第一代“原住民”诞生了!此后的一个多月里,140多只小羊陆续出生。当年12月,第一批商品羊出栏销售。
接连的好消息让这个年轻“羊倌”变成了大伙儿争相邀请的“座上宾”。而后,张开荣顺势举办了湖羊养殖培训班,200多名养殖员主动来参加培训。他还组建了湖羊养殖微信群,及时指导、回复大伙的技术问题。
为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南浔、广安两地协作开展了“湖羊致富”工程,张开荣又投身到全国首个农旅融合的“万头湖羊种羊基地项目”建设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地工人进不来,很多人认为这个项目肯定‘黄’掉。”张开荣说,为了赶工期,他干脆住到了工地的板房里。说是板房,其实就是铁皮集装箱开了个门儿。“这一住,就是半个月。那段时间,整个人非常亢奋,几个通宵干下来也不觉得累,最终保证了项目如期建设完成。”
挂职期满后,张开荣三次申请延长挂职时间,先后指导建设了6个湖羊种养循环生态基地。2021年,他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眼下,张开荣已结束帮扶挂职回南浔了,但他每周都能接到好几个广安老乡的电话。
“你瞧,又出了一对小羊羔双胞胎,足足有7斤重哩!”就在记者采访时,张开荣接到了游汉钟打来的视频电话——他如今已是基地技术最好的养殖员。
“回想起我刚到广安那会儿,你可一点都不买账啊!”看着屏幕上“咩咩”叫着的羊羔,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谢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