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冀婷给小患者送去内蒙古特产--蒙古奶茶。 冀婷供图
(抗击新冠肺炎)内蒙古医疗队的守“沪”日记:“点亮”方舱 “沪”你周全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13日电 题:内蒙古医疗队的守“沪”日记:“点亮”方舱“沪”你周全
中新网记者张玮
“来上海支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紧张的节奏让我们没有更多时间去适应。”内蒙古驰援上海医疗队队员冀婷,在下了夜班回酒店的路上,看着车窗外天边泛起的鱼肚白,在自己的守“沪”日记上记录着。
冀婷说,她调动了所有的脑细胞,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患者对我们的期望特别高,我们一定不能辜负。”
4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派出900余名医生、护士、卫生技术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驰援上海。
像冀婷一样,医疗队的队员们紧绷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天,在逐步熟悉环境后,工作也进入了正轨,大家才有时间回味点点滴滴……
图为内蒙古驰援上海医疗队队员。 王雪静供图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赵子龙,在4月24日晚上接到支援上海的通知,“没什么好犹豫的,医院一直都有相关的工作预案,接到通知就收拾东西,确保自己可以随时出发。”
赵子龙记得,医院的后勤保障部为每位队员配备了15天的防护物资和相关生活物品,还筹措了各类驰援物资。“最终,220箱防护、生活物资随着医疗队一起赶往上海。”
“刚来的时候,练习最多的是穿脱防护服,不断加强培训,所有的细节像PPT一样在眼前一遍一遍地过,脑海里回想着每一个步骤和顺序。”冀婷说,到上海后,她感觉自己浑身充满力量。
冀婷在日记里写道:曾经“三千孤儿入内蒙”,如今“900勇士赴上海”,从没想过自己能有幸成为一名历史时空的交接者,为此,我深感骄傲。
经过马不停蹄地培训、交接和熟悉流程,4月30日,内蒙古医疗队正式接管上海浦东张江方舱医院。
图为杨春霞透过车窗拍摄的清晨的上海。 杨春霞供图
“护士,我睡不着怎么办?”
“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出院?”
……
“舱友”们不停地提出问题。
在护理团队领队王雪静的日记中记录着:考虑到不少“舱友”被隔离多日,情绪开始波动,“情绪护理”成为一项重点工作。
“想尽办法解释、安抚,即使遇到急躁的‘舱友’也尽可能沟通解释。”令王雪静欣慰的是,随着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舱友”的情绪缓解了,医生护士的压力也小了一些。
“点亮”方舱是内蒙古医疗队进舱时立下的工作信条。这段时间,张江方舱医院像一个大家庭,一直充满温暖。
阿姨们在床边跳舞锻炼身体,小朋友们开心地嬉戏玩耍,年轻人学习、上网;一位小患者即将迎来18岁生日,虽然物资有限,但大家还是利用休息时间制作了手工贺卡,并写下祝福语,让这个特别的“成人礼”简单却很温暖……
王雪静说,和刚开始进舱时相比,大家的状态慢慢变好,这种转变不仅是身体的康健,更是心里的舒然。
方舱里的老人和孩子是最特殊的一个群体。医疗队员们常常会给他们送去一些从家乡带来的食物,让他们尝尝内蒙古的特产。
清晨,医疗队员杨春霞下班了。
“我的班是零点至凌晨4点的。”杨春霞在日记中写道,酒店距离方舱医院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晚上10点半从酒店出发,才能保证顺利接班。
下班后,医疗队员们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杀后才能回酒店,这时,天已经开始亮了。杨春霞说,本想着拍日出,可实在太累了,等着等着就睡着了。
日记里,杨春霞说,看清晨的上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很安静,但是真的很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