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磊在方舱工作。 钱磊供图
中新网杭州5月12日电(张煜欢 崔倩娴)“我老爸整天给我们送病人,但我一次也没碰到他,希望临港的小伙伴以后看到这辆救护车和这只大白,替我向我爸问个好!”不久前,浙大邵逸夫医院ICU护士钱磊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并配上救护车和一位“大白”的照片。
钱磊跟随援沪医疗队入驻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已近40天,图中这位“大白”正是他的父亲钱拥,负责转运患者。
上海疫情发生以来,这对浙江父子在方舱内外接力守“沪”,却始终未曾谋面。
“上海是我第二个家”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家人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在电话中钱磊告诉中新网记者,自己对上海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他的父亲一直在上海工作,上海算是他第二个家。
“所以听到上海需要支援时,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钱磊说。
4月3日,由浙大邵逸夫医院牵头,浙江省中医院、绍兴市卫健委所属医院共同组建的浙江医疗四队入驻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来支援上海前,他并没想过跟父亲会有工作上的交集。
钱拥驾驶救护车转运患者。 钱磊供图
自2018年起,钱拥就一直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工作。“在转运病人方面,我可能已经是名‘老兵’了。”钱拥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他就在医院负责病人和标本的转送等工作。
3月,上海疫情暴发。“医院问谁愿意出这个任务,我就说我来。”钱拥说,原先在急救中心小车班负责血库取血的他,这次被临时调来转运感染者。其中部分轻症患者,会送到儿子所在的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方舱内外,父子俩都很忙碌。一个多月来,他们都还没真正打过照面。
“有时候他在医院里面很忙,联系不上;有时候我的车到了,但是他碰巧不在医院,所以一直没碰上。”钱拥坦言,每次转运的任务很重,把感染者送到后就要立刻返回,往往夜里七八点出车,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回到驻地。
见不到面,父子俩只能在微信里频繁联系,每天的工作视频、照片就成了彼此间的交流纽带。因为钱拥不是专业医务人员,钱磊总是担心父亲的防护不到位。在与父亲视频时,他会第一时间观察父亲的防护措施,提醒他如何规范穿戴。
“天气热了护目镜容易起雾,你在口罩上面粘个胶布,或者在防护面屏上喷防雾的喷剂、涂抹洗洁精,这样就清爽了。”钱磊说,因为有过之前支援湖北荆门抗疫的经验,所以类似经验也可以传授给父亲。
看到53岁的“老兵”奔忙在一线,他很为父亲感到自豪。
钱磊在方舱工作。 钱磊供图
“当我成了他们”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国际护士节。两年多来,每当疫情发生,总有白衣天使逆行的身影。在这个属于护士的节日里,仍有大批人坚守疫情一线。
“每一年的国际护士节,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节日,还是汶川大地震的纪念日。也正是十四年前的这一天,让我萌生了学医的念头。”钱磊说。
他向记者回忆起高中在电视上看到的地震灾区场景: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医护人员和消防人员在争分夺秒地救治伤员。“当时我就想成为他们,去学医拯救更多的生命。”钱磊说。
如今,他已成为了“他们”。成为ICU护士七年的钱磊,也仍然践行着这份使命。
因为有丰富的支援经历,钱磊担任了方舱医疗队中的小组长。每个进舱的患者,钱磊会和他们一一沟通需求;遇到问题时,患者们总会找他帮忙解决。
“在这样每天互相的问候中,一来一往间,我们就逐渐熟悉起来了。”钱磊说,患者们还很热心,每次需要志愿者帮忙发饭、物资等,许多人都会主动报名。
在医护人员悉心照护下,许多患者很快就达到了出院标准。发放出院通知单、剪掉患者的住院手腕带、为患者联系转运大巴回家……这是护士们每天最轻松喜悦的时刻。
“有一天上午,我一次性就护送了50多名患者出院。跟他们挥手告别的时候,我真的很有成就感。”钱磊说。
与此同时,钱拥也为儿子感到自豪。
“您给钱磊的护士工作打几分?”记者问。
“他是我儿子,我怎么给他打分呢?”钱拥想了想说,“对他的工作,我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