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战疫一线,这样一些“特殊的相遇”让人感动。
6岁男孩和医生爸爸隔空“相见”
“我长大了也想当和爸爸一样的大英雄。我希望爸爸赶紧回来,我们一家人和他一起过生日。”视频里,一个小男孩用稚嫩的童声说出这段话。
视频中的孩子今年6岁,近一个月来,“视频通话”是他和爸爸陈朝见唯一的“相见”方式。
4月6日起,溧水区中医院全面停止诊疗工作,功能暂时转换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溧水区中医院门诊手术科组长陈朝见一直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他两次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成为首发成员。
消杀清扫,为新冠肺炎患者运送物资、测量体温、询问身体健康状况,在隔离病房,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
在这段“特殊”的工作时期,陈朝见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但妻子和孩子仍是陈朝见心里的一份牵挂。“我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孩子今年6岁了,想他的话只有通过视频连线,因为我会跟他说,爸爸去治病救人,他就说,给爸爸点赞。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是最后一道防线,只有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保证好‘大家’我们的小家才有保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患者在我们心中是第一位的,我们时刻以患者为中心,最后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重回正常的生活状态。”
他们用微光照亮“非常时期”
“在隔离的这些天里我得到了许多关怀,太多的感触我没有办法用文字描述清楚,总之,千言万语汇作一句话:‘感谢你们’……”在江宁区某隔离酒店,隔离人员张田给这里的工作人员写下一封感谢信。
江宁区的这处临时隔离酒店里,接收过不少情况特殊人员,其中就包括女孩张田一家。点位长李毓鑫说:“她和她的父亲是一起来的,她的父亲因为出车祸重伤,大腿骨折,是坐着轮椅来的。接到电话以后,我们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把他送到房间里面,挪到床上。因为张田一个人是做不到的。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不能进去的,但是在做防疫措施的情况下,我们也尽量把病人安全地送到他的房间里面。”
之后,李毓鑫又了解到,张田还有行动不便的哥哥与奶奶在家中无人照看。为了让父女俩放心,李毓鑫与同事们及时和社区街道取得联系,拜托他们帮忙照料。“专门通过区指挥部和街道社区联系,请街道社区上门给她家里面的老人和残疾人进行上门服务,让她解除后顾之忧。”
本轮疫情以来,来自江宁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的李毓鑫和同事一起,在临时隔离酒店连续奋战40天,以不间断守护、用心细致的服务,为被隔离人员带去“家”的保护和温暖。
本不会产生交集的人们,就这样在隔离点相遇,用彼此的微光,照亮了这段“非常时期”。李毓鑫表示,虽然这段时间过得很辛苦,但一切都很值得。
父女在外防输入一线偶遇
4月22日上午,正在查验点工作的王少乐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哎,爸。你今天正好上早班啊?太巧了,我今天来看下这边‘宁畅运’的使用情况。”王少乐定睛一看,原来是偶遇了同样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女儿王燚晗。
62岁的王少乐原是迈皋桥街道兴卫村社区书记,退休后,他创建了王少乐“五一劳动奖章人才”创新工作室,继续为周边居民服务。本轮疫情发生后,王少乐报名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被分配到栖霞山大桥收费站入城查验点物资保障组工作。
38岁的王燚晗是栖霞区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本轮疫情以来,她保障着栖霞区“宁畅运”系统的平稳运行。为了实际了解系统运行情况,王燚晗需要在栖霞三个高速入城查验点之间来回跑,于是便有了这次父女俩难得的“会师”。
趁着给各部门送消毒水,王少乐特地拿了一瓶水准备带给女儿,但看到王燚晗正在认真工作,他不忍打扰,只是静静地站在一边等候。
看着已经退休但还在防疫一线坚守的父亲,王燚晗除了心疼,更多的是一种感动。“其实迈皋桥街道来的不仅是他一个老党员,还有好几个退休的老党员同志。他们年龄已经很大了,但是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来到我们卡口的一线,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发光发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激励,想到老党员都这么努力,我们年轻的党员也要更加努力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有时候,困难会不期而至,幸运的是,和那些温暖的人相遇,与你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