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奋斗者·正青春】用科技治愈历史 他在南京修城墙

编者按:吾辈荣光,青年奋起。五四青年节,央广网江苏频道聚焦不同行业,绘出一幅当代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的励志画卷。看科技人才勇担使命,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回到村里的“新农人”不负韶华,给传统行业带来新气象;修城墙的年轻人用科技手段守住城市记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新时代新青年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更是开拓者、创新者。

央广网南京5月4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见习记者王姝姝)“南京人对于城墙的感情很深厚。老人登高,孩子‘爬城头’。”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文物保护部副主任王天文说,在入职前他并不清楚这份工作是做什么的。入职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搬砖。“当时一些城砖需要搬到其他地方做展示。年轻人嘛,原本想好好表现。结果一块城砖40斤。”亲友们对他的工作好奇又无法理解:“最近刚爬过,城墙好好的,要天天修?”



南京城墙(央广网发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南京城墙作为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早已深深融入了南京人的日常生活。有人每天开车上下班从城墙门洞中经过,有人爱登上城墙看风景、拍大片,春节期间的城门还挂上了巨幅春联,显得喜气洋洋。而王天文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管理和保护城墙。而且有意思的是,大家眼中从事文物工作的大多是文科生,文物保护部却是由一群理工科青年组成。

650多年的风雨除了给南京城墙留下丰厚积淀,还有伤痕隐患。与博物馆中修缮文物不太一样,管理和保护城墙的工作比较单一。“说到底,城墙就是古代一种军事防御设施。”收砖、巡查、修墙、除草……雨靴、安全帽被随手放在办公室里最显眼的角落。“我们最害怕的就是雨天。因为雨水会让城砖粘合剂失效,造成城砖松动,墙体鼓胀,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局部坍塌。尤其到了汛期,更是提心吊胆。”

“南京城墙很独特,并没有其他案例可供参照。”王天文介绍,要及时发现问题,仅靠人工巡查远远不够。南京城墙需要更先进、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进行保护,需要一套“量身定做”的科技保护体系。经过4年的调查、研究和建设,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根据南京城墙自身特点,采纳专家、学者的建议,打造了属于南京城墙自己的监测预警平台,2021年该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央广网发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88个摄像点位、全线263套自动化监测设备、1575个点位不间断监测服务,实时捕捉城墙本体上的毫厘变化。采用地理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成果设计8个子系统、57个功能模块,通过人工巡查和设备信息传输,对南京城墙现存25公里体量巨大的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



王天文(央广网发 王姝姝制)

普通市民看来,南京城墙依然美好巍峨,但在文物保护部主任张琪的眼中,却是一位伤痕累累的老者。这段修过,那段也加固过,一批批城墙保护者的接力,延续了南京城墙的生命。“我参与城墙保护工作已经快20年了,时间越久,越是充满敬畏之心。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幸运的是,文物保护工作正越来越被重视。”

登上南京城墙,抬首凝望半个多世纪的凝望。城墙是古老的,但城墙保护工作是崭新且不断更新的。城墙脚下的青年们不忘初心,学习传承的同时,突破思路,拥抱科技。他们化身城市守护者的治愈者,只愿它能安稳地继续见证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南京城墙(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姝姝 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