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内外接力保障、各类物资“送货到家”、特殊需求特别对待……疫情防控形势越是严峻,越需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群众生活节奏可以放慢,但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不能放慢。连日来,宿迁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组合拳”,筑牢群众生活“保障网”,聚焦封控区、隔离点等重点区域,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进一步摸清困难需求,加强关心关怀,协调解决问题,全力保障好基本生活。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表示: “用我们的细致用心让群众安全安心”。
全封闭的管理不“封闭”的爱
3月17日早上7点,宿城区王官集镇敬老院门口,敬老院副院长王林甫接下镇里给32位老人送来的50根油条、8斤鸡蛋、10斤猪肉、22斤青菜等物资。
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事关疫情防控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3月10日以来,王官集镇敬老院开始施行封闭式管理,6位敬老院工作人员全部留院,不再外出。王官集镇安排工作人员每天送菜上门。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定期进行消杀,对32位老人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登记。”王林甫负责每日给32位老人测温、提醒用药,分发常用物资,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老人们日常生活健康平稳。
“在这里一点都不烦神,到点就有饭吃,吃完了还能在院子里转转。”今年80岁的张大爷说,这轮疫情发生前,侄女半个月来探望一次,现在主要通过视频联系,“感觉没什么影响,我们很放心。”
时刻守护确保“准宝妈”安全安心
3月17日上午11点,在市洋河新区钟山新城宾馆隔离点,32岁的孕妇涂女士因腹痛伴有少量出血,急忙联系隔离点医务人员。隔离点医务人员在对其进行询问、安抚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工作专班。
收到通知后,市洋河新区社会事业局卫健科办事员邸同芬通过电话,详细了解了孕妇的身体情况,并当即拨打120急救指挥中心电话,特别说明孕妇来自隔离点,“孕妇腹痛伴有少量出血,需要就医。”
同时,邸同芬联系了定点救治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定点救治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精准衔接、提前准备,确保孕妇能够及时救治。
“期间孕妇精神有些紧张,我们发现后也一直在电话中安抚她的情绪。”转运流程顺畅,就医各环节无缝衔接,闭环、高效,邸同芬一边打电话安抚孕妇的情绪,一边联系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孕妇身体情况。在确定孕妇已无大碍后,又联系专车将孕妇平安接回隔离酒店。
邸同芬说:“这段时间就回了一趟家,我们24小时值班,科室所有人都在岗,都想做好本职工作,为疫情防控出份力。”
给隔离人员一个温暖的“家”
“今天有一批外地返宿隔离人员到达我们隔离点,其中一位有痛风,不能吃猪肝之类的畜禽内脏。”
“隔离点有2名小朋友是留守儿童,由老师陪护,我们的医护人员通过视频和孩子聊天,让他们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接受隔离。”
“‘隔离不隔心、隔离不隔情’是我们的服务准则。”宿豫区住建局人防办副主任徐凯专门具体负责宿豫区隔离点服务保障工作,他介绍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疫情防控的特殊场所,服务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为了让相关人员收得住、进得去、隔得好,宿豫区隔离点的170名医护、服务、管理人员,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甚至凌晨一两点,都在不停地忙碌。
高质量服务赢得被隔离人员的一致好评,宿豫区隔离点已先后收到已经解除隔离人送来 锦旗32面。这些锦旗,是对日夜奋战在隔离点所有工作人员的鼓励和褒奖,更是信任和理解。
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3月18日,记者从宿迁市民政局了解到,为切实保障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民政部门上下联动,采取更实、更细、更精准的救助措施,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为帮助各家养老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县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各养老院‘驻点’了,宿城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升级为‘住点’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黄胜利说,“市民政局还在每个部门抽调两个人,成立了一个志愿服务队伍,
在城区范围内,帮助社区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菜等。”
瞄准分散供养对象、低保户中的残疾与重病家庭等重点人群,市民政局通过排查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深入排查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我们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众保障资金,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3月份全市共发放低保和特困供养资金9013.46万元,惠及保障对象16.7万人。疫情防控期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市民政局及时实施临时救助。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39万元,发放物资3.5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20人。”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保平表示,将认真履行民政职责,扎实做好民政领域的疫情防控、社会救助等工作,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编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通讯员 李文静 现代快报+记者 杨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