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大运河千年流淌,推动常州从农耕文明一路走向工业文明。“运河两岸,烟囱林立,厂房如织”,这曾是常州工业与运河交织的生动写照。
(老工业基地美丽蝶变)
通过产业转型与城市功能“双升级”,常州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连续两年获国务院办公厅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老工业基地“凤凰涅槃”,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变化和民生改善。
烟火气里感受浓浓年味
春节前一周,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每月一次的公益“5号”集市准时出摊了。为了迎接春节,这次集市加入了不少“特别内容”,写春联、挂灯笼、打年糕……让居民在烟火气里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菱溪社区始建于2015年,2017年居民正式入住,是村转居的新型社区,目前常住人口有7524人,其中70%的居民都是原地村民。“以前总想着和城里人一样住楼房,真住上了,又觉得少了点什么。”2017年,顾毛毛高高兴兴搬进了新家,可这份兴奋没持续多久,就被各种不适替代。“楼房里家家户户把门关得很紧,对面住的是谁,压根不认识。”顾毛毛说。
为了还居民们一份“烟火气”,2018年,雕庄街道公益“5号”集市正式启动,每月挑选5号、15号、25号任意一天举办,在7个社区中按顺序轮转。一次次赶集,打破了邻里间的隔阂。如今的雕庄街道,在城市小区生活中延续着乡土社会的温情。
(雕庄街道公益“5号”集市)
除了每月一次的赶集,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春节前,每周一次的“幸福菱溪戏迷荟”戏曲演出精彩亮相,让喜欢听戏的居民过足了瘾。“生活条件好了,精神生活也得到满足,心态自然就好,一年比一年更年轻。”69岁的何瑞萍开心地说,“今年,我们老年人的专属福利又升级了!”
(“幸福菱溪戏迷荟”戏曲演出)
2022年,雕庄街道预计在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投入50万元,另外投入上门服务费用30万元,给6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家政维修、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等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老工业基地迸发新活力
春节前两天,季春毅和老伴在厨房忙着准备团圆饭,女儿女婿带着两个可爱的外孙女,边唱童谣,边贴春联、挂窗花。
季春毅一家是土生土长的雕庄人,随着家乡的变迁,他们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前,石化厂、印染厂这些企业就在我们原先住的优胜村,车子开过去都是灰蒙蒙的。”说起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季春毅感慨万千,“老房拆迁后,我们安置到菱溪名居小区。原先的石化厂拆迁后变成了环岛景观路,去年还举办了‘国字头’的杜鹃花展,这条路现在成了我们的幸福路。”
(季春毅的女婿和外孙女贴窗花)
雕庄街道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试点区域,2012年起按照“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目标,以超常规力度整体推进10平方公里的凤凰新城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实施各类老工业区改造提升项目100个,征迁面积超400万平方米,腾出产业发展空间约3700亩。华利达、亚东科技等纺织服装产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蝶变,四药、常药、创志、久成电子等已成为雕庄产业发展的一张张亮丽名片。凤凰公园、前浪浜体育公园、环岛路绿色生态长廊等全面建成,促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城市生活“高品质”,让更多市民享受“生态福利”。
(第十七届中国杜鹃花展)
家住凤凰熙岸的丛政小夫妻俩是南通人,虎年春节是他们在常州过的第二个新年。“我哥哥先我一步落户常州了,他说凤凰新城很有发展前景,教育和医疗资源也在完善,等以后有了孩子,上学、看病都很方便,而且距离我们上班的公司也近,所以我们就决定在这买房安家了。”丛政说。
凤凰实验小学、12年一贯制正衡学校、市儿童医院新址等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落户凤凰新城,也吸引了不少像丛政这样的年轻人落户在这个滨水活力新城区。
老旧厂房“换道”迎新姿
近年来,通过给工业遗产“去锈”和“上秀”,常州建成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青山湾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打造了一批集城市记忆、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城市“生活秀带”。
(运河五号)
一座老厂房,半部常州近代工业史。原常州第五毛纺厂改造成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后,成了众多城市青年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曾经的辉煌与时代的记忆,在三堡街141号被保留至今。
2021年10月,前身为常州皮革机械总厂的蓝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园区在保留旧有建筑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成为集特色“厂中房”办公区、民俗文化展示馆、众创孵化空间、休闲健身馆等多种业态集聚的产业融合新平台。
(蓝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
青山湾文化创意产业园则利用原光洋滚针轴承厂重新布局,注入文旅文创、婚庆艺术、早教服务、创业孵化等项目,将破旧厂房升级成集创意科研、金融服务、休闲餐饮、主题婚庆、艺术展览为一体的新地标。
站在新的起点,常州正扎实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振兴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