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2月8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镇渭沟村伊纳羌寨迎来了久违的大晴天。村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拉起了家常。
这天正值大年初八,一些务工群众尚未离家。广场一角设有座椅的“议话亭”里,很快发出阵阵欢声笑语,羌寨的年味十分浓厚。
村党支部书记张兴忠听得热闹,赶紧走出办公室,一看人多,高兴地拨通了电话:“杨老,今天天气好,大伙都出来晒太阳了,您来跟大家唠几句?”
春节期间,务工群众纷纷返乡,羌寨热闹起来了。每当群众在广场上聚起来,张兴忠都会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或镇上的干部,来跟大家简单做些交流。
“要得,马上就来,跟年轻人摆龙门阵,我最高兴了。”电话那头,68岁的杨德俊满口答应。
杨德俊年轻时担任过公社干部和村主任,还当过公社机砖厂的负责人。直到现在,他依然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积极参加村两委组织的学习。此外,他热心村务,在村里辈分高、威望高,他说话大家都愿听、都服气。
近年来,北川县依托“脱贫攻坚结亲帮万户志愿服务队”、新乡贤和“五老”人员等民间人士、“90后”“00后”和“小小讲解员”等年轻人,组建“结亲宣讲队”“草根宣讲队”“羌山雏鹰宣讲队”三支队伍,以小切口阐述大道理,以新形式传播新思想,将理论宣讲融入民族习俗、地方文化、生产生活之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羌山百姓家,杨德俊自然就成了“草根宣讲队”队员。
这两年,村里的疫情防控、护林防火、地灾预防、党的理论宣讲等,杨德俊都冲在第一线。春节期间,他更是抓住机会与务工群众聊天宣讲,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等深入人心。
说话间,杨德俊出现在广场上。他一坐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这个年过得好啊,家家户户有小车,车子开到家门口,都挣了不少钱吧?”
“年轻人只要肯干,都能挣到钱。老年人在家,都有一两千元的社保金。这好日子,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啊!”
“你们看,对面山上正在打隧道,九绵高速经过咱们家门口,以后出远门就更方便啦!”
大家听得直点头,也你一言我一语地唠起来。2008年汶川地震时火线入党的村民杨周,过几天就要回河南一座矿山去开货车了。他说:“党的政策好,我们更要努力干,往大了说,是为国家富强作贡献,往小了说,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娃娃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