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春节假期,探亲访友、都市休闲、乡村度假、冰雪休闲成为市场主流。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省内游、跨省游比例分别为78.3%、21.7%。近程自驾游、亲子游、主题公园游、冰雪游等短途休闲活动增量明显,在本地找“年味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过年选择,“包个小院儿过大年”成为时尚。北京乡村民宿预订火爆,与2021年同比增长1.4倍,呈现“一房难求”态势。
在冬奥热情持续高涨的带动下,以冰雪项目为主的冰雪游成为虎年春节假期的时尚新潮玩法。春节假期冰雪主题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带热周边滑雪、温泉、非遗、研学、美食、酒店等业态。
传统民俗文化有机融入春节活动,假日期间,湖北恩施宣恩县兴隆老街开街,合拢宴、高强山歌等民俗风情轮番上阵,特色农产品、土家特色工艺品汇聚成别具一格的年货街,一展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年味。
此外,借助数字技术和智慧旅游建设,各地云展览、云春晚、云讲座、云演艺等精彩纷呈,游客通过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和OTA平台,一站式获取预约、限流、疫情防控、管理服务等信息,实现科学管控、智慧限流。
虎年中国电影春节档票房已超60亿元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大年初六(2月6日)21时16分,虎年春节档中国电影票房已超60亿元。
有面子更有“里子” 文化消费升级
虎年新春,兼顾“就地过年与返乡团圆”,节日期间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提质升级。过年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餐饮和娱乐,而是向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上延伸。来看记者在北京的体验↓↓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这里是正在举行的故宫宫灯展,它是为春节特意举行的文化大餐。今年春节我没有回家,从这个展览上找年味儿,探秘从我手上的动作开始。
历史上,宫灯传递着节庆的欢悦喜庆,寄托国运昌隆、吉祥福禄的美好祈愿。历经岁月洗礼,宫灯早已化为传统文化的符号。春节假日,故宫博物院的九盏宫廷灯经过精心修复,以多媒体艺术展演的方式在公众面前亮相。
张灯结彩故宫宫灯展总策划导演 张宇坤:过年不只是说要满足我们的味蕾,把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通过更加多元的手段来去展示到我们的老百姓面前,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年味儿。
在这一抹故宫红氲之间,故宫守灯人、宫灯修复匠人等多位往昔古人,搭载光影时空机,穿越至今,在他们的精彩演绎中,重现曾经的宫灯背后的历史故事,观众在场景内重温宫灯所承载的春节文化记忆。
春节假期,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里,复原三百多年前老北京市井文化的“拾光买卖街”热闹开市。游客换古装,品京城小吃,看相声评书。这几位小游客干脆坐下来,开个考古盲盒,过一次考古挖掘的瘾。
游客:我觉得还不错,做了个独角兽。
游客:我喜欢寻宝。找以前的东西。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暨春节文化消费调查显示,文化体验成为春节节假日休闲和拉动消费的主要内容;从消费方式来看,线上与线下文化消费场景实现了深度融合;从消费支出来看,文化体验有效带动了消费,非遗文化、人文风情、市井烟火成为休闲消费的重要选项。
寻找诗和远方 夜间经济点亮春节档
沉浸式演艺、奇妙光影秀、夜间博物馆,在这个春节假期,人们在夜间经济打造的新空间中,寻找诗与远方。来跟随记者到四川成都去看一看↓↓
月光下、锦江岸,三五人……和着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游客们登船赏湖,畅游夜幕下的天府之国。科技、文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让锦江“夜经济”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临江而建的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在这个春节逐一亮相,带着市民游客们“沉浸式”感受唐宋时期成都的繁华盛景。
成都市锦江区商务局局长 付尤宏:我们打造的是一个全沉浸交互式商业文化博物馆,运用多媒体互动功能,游客可以直接与“古人”对话,了解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的历史。
春节假期,各地夜间消费业态推陈出新,夜间消费场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夜间消费额实现3790.87亿元,同比增长27.06%,在整体消费额占比 33.71%,较去年同期提升2.25个百分点,夜间经济发展动能显现。分业态看,夜娱、夜宵、夜游、夜购为代表的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分别同比增长 19.99%、28.91%、15.87%、28.76%。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春节夜间的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活跃,从晚上6点钟到10点钟,我们称为黄金四小时,助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夜间旅游,以时间来换空间。
虎年市场旺 农村消费开门红
春节假日期间,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农村消费市场也呈现开门红。
在浙江湖州南浔镇的一家综合市场里,一套智能化家居系统吸引了前来采购的南浔镇马腰村村民罗云华。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家里一下子多了好几样会说话、能自己工作的电器。如今村里也流行科技年货,从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到家庭影院,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上一两件。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马腰村村民 罗云华:村里面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和父母也都搬进了新房子里面,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可以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春节期间,江苏常熟里睦村供销新合作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采收田里的新鲜蔬菜。这些蔬菜经过地头清洗、包装等“预处理”后,接着发往里睦村曹家桥冷链配送中心,第二天就出现在常熟市区各大超市的货架上。
常熟市民:蔬菜都很新鲜,上面都有二维码,食品非常有保障的。
新鲜蔬菜、时令水果保价保供,两保工作的背后是中国供销新合作一套城乡联动、村企挂钩的县域商业流通模式。仅在江苏,这种联动模式就已覆盖常熟市100多个行政村,开设镇村小店50多个;并联合邮政、电信推出了线上微店,线上线下结合,可配送商品种类达500多种。
江苏供销新合作负责人 包乾申:这两年留常过年的人多了,我们超市里面的商品比往年要增加三分之一,农民也忙得开心有钱赚,市民“菜篮子”也得到了保证。
从消费业态看,商品消费中,节能降耗、智能家电、新兴电子产品等消费逐渐崛起,“大件换新”为农村消费注入新活力;服务消费中,农村消费结构由商品向多元服务转型升级,“净菜”“定制年夜饭”“自主配餐”等预制食品成为新宠,乡村旅游、康养医疗、民俗主题游路线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农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