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镜头,大家笑一下,一二三……”临近春节,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草舍村联合连云港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爱好者,送给村民一份特殊礼物——为村民拍摄全家福。
“上次照相还是15年前的事了,儿孙们都在外面务工,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拍照对我们来说是少之又少,真心感谢你们!”年近八旬的村民孙华珍告诉记者,儿子常年在上海做外卖员,今年无法回家,等照片洗出来就寄到上海,给儿子一家看看。
番茄种植大户李庆良一家忙活着收拾客厅,等待拍摄全家福。早在2008年,老李自觉响应村里号召,带头承包大棚种植番茄,由于他善钻研、肯吃苦,当年就赚了5000多元。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番茄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李庆良的番茄大棚数量逐年增加。一家人不仅盖起楼房,还买了小轿车。
“市场变了,农民种田也该跟着变,咱们还得靠年轻人。”李庆良笑意浓浓地看向儿子李存。2015年,李存辞掉稳定的工作,联系了七八个回村青年,共同组成“新农人”队伍,专职从事农产品网络销售,将本村及周边村的优质农产品端上城里人的餐桌。如今李庆良也加入李存团队,父子俩齐心协力搭建一头连着田间、一头连着餐桌的快速销售通道。“来,大家看这里,就这样笑。”随着相机咔嚓咔嚓声响起,摄影师们麻利地拍下李庆良一家的笑容。
上午10点,记者跟随摄影团队,来到90后返乡任职大学生村官孙康亮家。一进门,记者就被客厅墙壁上挂的全家福吸引。“这还是我四五岁时在家门口照的,你看那时候路非常泥泞,门口都是臭水沟,现在家门口的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绿化也很美。去年海州区实施‘清水进城’,维修污水管网,臭水沟也变成清水河。”孙康亮说。
如今,距市区约20公里的草舍村,拥有反季节温室大棚1000多栋,占地2200亩,年产番茄900万公斤,年销售额4600万元,已发展成全国有名的番茄生产基地。为进一步探索生态休闲都市农业发展新模式,助推番茄产业提档升级,提升旅游采摘知名度,草舍村联合海州区农发集团,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全市最大的单体独栋、国际领先的全智能控制玻璃温室,通过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种植手段,把产量高、品质好的百余种番茄销往全国各地。
“草舍村从浦南镇4个经济薄弱村之一,到如今‘草舍牌’西红柿家喻户晓,村子越来越美,大家伙日子也像草舍番茄一样越来越红火。”孙康亮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慧洋
通讯员 王雅萱 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