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如何看、怎么办、如何干、为谁干的重大问题,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突破、新发展。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江苏经济发展不断奏响新的华彩乐章。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江苏上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本报今起推出“回眸2021·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江苏实践”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珍稀物种频现,“诗意栖居”不远;衣着更注重品质,餐饮更注重健康……一张张幸福剪影,构成一幅幅共享“高品质生活”的美丽江苏图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中国发展更加聚焦“美”。在广袤的江苏大地,美好生活、美丽生态、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画卷令人神往。
美好生活:“强富美高”展现鼓舞人心的现实模样
精美别致的丝绸、高端先进的设备、人工智能的应用……漫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厅,精彩纷呈的“江苏好物”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目光。
从江苏制造到江苏“智造”,江苏展厅内琳琅满目的商品正是江苏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
回望2021年,江苏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的态势,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1—11月的“成绩单”亮眼——工业生产持续回升,江苏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增长,江苏10亿元以上列统项目2540个,同比增长25.5%,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3%;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好,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64.4亿元,同比增长16.6%;财政金融平稳增长,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2%。
美在高品质生活的提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总数位居全国前列,更多江苏人获得了满意的工作;教育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江苏学子拥有更多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美在区域发展的协调——
近年来,江苏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发展成效明显。“1+3”重点功能区特色进一步彰显,扬子江城市群、中心城市都市圈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美在民生福祉的增进——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农房改善带动村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苏北30多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养老、托幼、体育、助残等各项民生事业长足发展。平安江苏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达99.2%,社会治理成效更加彰显。
美在社会文化的蓬勃发展——
江苏文艺勇立时代潮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10%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马庄经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文明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公民文明素养、法治意识、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时代主旋律昂扬向上,江苏大地上涌现出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
美丽生态:绿色“家底”让发展成色更足
2021年春天,短视频《小水坑的春夏秋冬》火爆网络,将南京野生动物的闲适生活展现给网友。近年来,从震旦鸦雀到青头潜鸭,珍稀濒危鸟类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南京人的镜头里。
生态“家底”日益厚实,彰显美丽江苏绿色发展之美,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
“十三五”以来,江苏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突出短板,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环境质量达到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宣布,通过不懈努力,江苏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严重透支到局部改善,再到全面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为了让水韵江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江苏打好碧水保卫战的步伐从未停歇。2021年4月1日,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灌河口的对比照片。在2017年的卫星遥感照片上,只见灌河口的部分地区海水颜色呈现出褐红色,而2021年的照片显示,灌河口的海水颜色已经恢复自然面貌,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消失10年的伪虎鲸又出现在灌河口。
在“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上,一个用生态三维真景构建的南通五山地区模型吸引参观者驻足观赏。该模型高清、真实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南通五山地区生态系统的立体结构和山水林田湖草,可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到绿水青山的魅力。
这也是江苏首个搭建的三维生态真景模型,它不仅可以用于展示当地环境质量,还内置了互动展示和分析能力,今后可为监测、监管和评价江苏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空间管控区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创新实招,写绿色答卷。2021年,“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设”被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年度重点任务,连续3年成为江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当家花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突破”被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成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3项标志性成果之一。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共同制定《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合作任务清单》,明确9大类32项合作任务,逐一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工作落实。
美美与共:在春华秋实中感知富足美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2021年,江苏粮食产量达749.22亿斤,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并在单产、总产上双创历史新高。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才林分析,“用占全国4.6%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出占全国5.6%的粮食产量,足以证明江苏的饭碗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村民日子越过越好,村集体收入实现显著增长,村“两委”为民服务能力基础不断夯实……一年多来,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朱周村由内而外发生的转变,让“第一书记”徐钊喜不自胜。从“脚踏实地”到“仰望星空”——朱周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时期的富民强村实践,正是实现经济薄弱地区人民向着新时代美好生活阔步前行的缩影。
“实现美美与共高质量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要解决向‘美’而行中出现的各类矛盾,让发展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也全面达到‘四时充美’——不用为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发愁,生活富足且美好。”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张春龙说。
坚定向“美”而行,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子湖片区、西南岗片区、涟沭结合部片区、石梁河水库片区、丰县湖西片区、灌溉总渠以北片区,再加上黄桥、茅山革命老区,如今“洼地”渐平,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省乡村振兴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2个重点帮扶县已培育出55个特色主导产业,130多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成为“淘宝村”,3300多个特色产品走向广阔市场……
向“美”而行,江苏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画卷正徐徐铺展。截至目前,江苏城乡公交实现乡镇、行政村全通达,76.3%的乡镇和57.7%的行政村实现公交直通县城,位列全国第一。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江苏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前不久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苏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民生保障改善有力有效,奋力完成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实现了“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江苏,脚踏实地践行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李晞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