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有勤劳的江苏人在海外拼搏,有可亲的港澳台同胞在江苏扎根,有善良的海外友人在江苏奋斗、在海外传播江苏好声音,还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在江苏为构建“双循环”而努力。
踏上2022新征程,我们一路同为追梦人。
“徐工”品牌在南美的认知度越来越高。
扎根江苏,外企吃下“定心丸”
2021,江苏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这张高分成绩单,离不开各个群体的付出与拼搏,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汗水与奉献。
作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导者,博西家用电器是江苏省首批、南京市首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994年至今,扎根江苏20余年,在华投资的7家企业有5家在江苏。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博西家电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用中国新研发中心。博西家电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唐善达说,他对江苏的未来相当看好,博西家电的生产、研发、销售、采购都已深深融入国内大循环之中,江苏省着力推进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在助力博西家电发展。他介绍说,“南京这个研发中心是博西家电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研发中心,目前已有超过800名研发工程师。我们还与东南大学等高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我们会努力打造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高端创新产品。”
多年来,江苏始终高度重视和推动与韩日的产业经贸合作。韩国是江苏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外资来源地,江苏与韩国贸易额占中韩贸易总额的24.2%,韩国三星、SK、LG、现代等知名跨国公司均在江苏投资兴业。2021年2月,在已有中韩(盐城)产业园等国家级园区合作平台的基础上,江苏又率先推出首批7家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鼓励先行先试,探索中日韩地方产业合作新路径。韩国三星电子社长、三星大中华区总裁黄得圭给出了一串数字:江苏2021年一季度增长率就达19.2%,这与江苏近几年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改善密不可分。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江苏外资利用率更是全国领先。江苏的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发展也位居全国前列,苏州工业园区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这些数据证明了江苏的经济实力和营商环境,也给落户江苏的外企吃下长期发展的“定心丸”。“对明年,我充满期待。”黄得圭笑着说。
近年来,江苏推出一系列支持台青求学、实习、就业的务实举措,特别是江苏各地50余个具有两岸元素的青年创业平台,为台湾青年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催生了一批台青创客。展望2022年,来自台湾的广运农业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林昆佑呼吁更多的台湾年轻人“迈开腿、伸出手、多思考”,林昆佑接手家族企业的销售业务后,主攻方向更多地转向了国内市场。“好的东西一定要留给自己,我们把好的菌菇类产品留在大陆市场,将流传近百年的加工工艺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呈现给大陆消费者。”
张顺扣曾服役过的“江远幸福”轮在返航途中。
“一带一路”,集装箱满载而去满载而归
2021年,江苏人不仅在为自己的幸福努力拼搏,还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各大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3、2、1,新年快乐!”在隔离酒店看着电视上的跨年节目,江苏远洋集团船长张顺扣送别收获满满的2021年,迎来意气风发的2022年。几天前,张顺扣结束2021年的最后一个航次任务,核酸检测、酒店隔离,一切轻车熟路。1984年学校毕业后,他入职江苏远洋集团,跑船近40年,做船长20多年,张顺扣的人生始终与海运紧密联系在一起。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江苏远洋积极响应,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大在东南亚的布局。2017年,还开辟了“太仓—林查班”这条“一带一路”集装箱专线,随后又加密了航线。张顺扣更加频繁往来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见证了这一倡议促进我国和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共赢发展。“刚开始时集装箱都装不满,运出去稍微好一点,运回来基本上都是空箱。”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度推进,从最初的三五十个标箱,发展到现在的1000个甚至2000个标箱,满载而去,满载而归,货物装都装不下,业务量高了,公司盈利水平更高,从2015年的2000多万元到2021年的一两个亿,海员兄弟们干劲儿十足!
2021年,是苏州本土民营企业亨通集团成立30周年。亨通国际产业集团总裁谭会良告诉记者,如今亨通集团已经走向世界,拥有11个海外产业基地,在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公司和办事处,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执行者和参与者。2012年起,亨通开始在海外布局产业基地,将产能输出到海外,在海外经营过程中,亨通始终积极参加当地的公益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如此。疫情在全球蔓延后,亨通不仅为海外公司准备了防疫物资,把国内的有益经验和防控措施推广到海外,还向一些海外公司客户所在城市的医院捐赠了物资。这是基于“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第一责任”的理念,也是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在庆祝集团成立30周年之际,亨通集团与多家单位展开一系列签约合作,涉及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等领域。2022,又是新的开始。
徐工巴西基地举行元旦长跑的场景传来的时候,已从巴西返回中国的李朕正在上海隔离酒店进行隔离。“在外面一年多了,终于可以回来过年、陪陪家人了!”他很开心,热爱运动的他,在隔离酒店看到同事们一起欢乐长跑的场景也跃跃欲试。这位河南小伙子是徐工巴西制造有限公司销售管理部部长,他坦言,“2021年,对于每一位派驻到巴西工厂的中方员工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严峻的疫情下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他们身上始终体现着中国企业的应有担当与责任。”幸运的是在所有员工共同努力下,2021年9月至今,他们无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工厂始终保持高位运营,取得了抗疫经营双胜利的阶段性成果。“希望徐工巴西公司2022年会更好,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李朕许下新年愿望。
2022,欧阳泰将继续努力讲好中老友谊的动人故事。
“强富美高”,江苏好声音唱响国际舞台
在世界舞台讲述江苏故事的海外友好人士们,是江苏发展的见证者;江苏的“强富美高”好声音,由他们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唱响。
阿联酋《绿洲报》总编王水波在迪拜生活了8年,他说,感觉2021年过得特别快。作为一位在江苏求学、走出国门从事新闻工作的媒体人,2021年,王水波多次参与新华日报策划的国际传播报道。他告诉记者,“江苏始终在我心目中有特别的位置,简单翻一翻2021年的工作日志,就会发现有不少和江苏有关的工作。”“我先后参与了新华日报国际传播部策划的春节中秋直播活动,‘七一’建党100周年‘今天,我想对你说……’,国庆节的‘百年梦家国情 随手拍展国旗’等全球接力直播活动,我们提供的素材以UGC模式在全球华人社群中广为传播,和全球华人密切互动,真实感受到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作为一名媒体人,我觉得有责任向外界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作为一名江苏侨胞,我愿意也乐意讲述江苏故事。”
“呜——呜——呜——”2021年12月16日夜,几声鸣笛打破夜晚的宁静,“江苏号”列车经过8天的长途跋涉停靠在老挝万象南站站台,这意味着“江苏号”中老铁路(南京—万象)国际货运列车的首次旅途完美收官。南京艺术学院2016级广播电视专业的老挝籍留学生欧阳泰得知“江苏号”进站的消息非常兴奋,因为作为老挝国家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和摄影师,他的团队自2016年起就跟踪报道中老铁路相关新闻。2021年对他而言,意义非凡,他不仅顺利从南艺硕士毕业,更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中老铁路开通时刻。展望未来,他表示要利用所学的专业传播中国好声音,做中老友谊故事的传播者。
董戴维在“我们是紫金草志愿者”活动开幕式上献花。
来自巴基斯坦的东南大学医学生董戴维,是一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2021年国家公祭日时,他在个人社交媒体上传的日志《1937—2021,夏淑琴与马吉两个家族的命运与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1年对董戴维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获得硕士学位,并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从小立志学医,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现在的我多了一个愿望,希望把我了解到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让更多人知道。当我们哀悼并且铭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时,我们便会对生命多一分敬畏,对和平多一分珍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朱娜 刘浏 付岩岩 张会清 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