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2月10日电 题:“每个人都是英雄”——哈尔滨抗疫一线扫描
新华社记者王建、杨思琪、强勇
他们奔波在病房救治前沿,他们在寒夜里坚守社区卡口,他们在严冬中采集核酸,他们拨通一个个流调电话……
在哈尔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生、社区工作者、流调员……他们用点点微光温暖着“冰城”。
全力救治 生命至上
记者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医医院看到,两名药师一起浸泡药材,随后将其投到6台煎药机中,熬制一个半小时后,打包成袋,贴上使用说明,然后配送。
12月7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医医院,工作人员在调配中药用料。(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道里区中医医院院长徐明说,每天需要上千袋药剂,医护人员加班加点赶制,经常熬到晚上十点多才下班,为了早日战胜疫情,辛苦也值得。
接收病例、查房、会诊、监测各项关键指标,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自12月1日以来,对49岁的肖芙蓉来说,每一天都是战役。
截至9日24时,哈尔滨市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共确诊41例,全部收治在哈尔滨市第六医院,均为普通型或轻型。
作为哈尔滨市卫健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连日来,肖芙蓉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白+黑”模式,有时患者半夜转送到医院,她和同事又立刻从宾馆赶回去,等脱下防护服准备休息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三点钟。
12月8日,肖芙蓉在隔离病区内了解患者病情。(受访者供图)
除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外,肖芙蓉和同事还会对个别情绪急躁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平复心态,加快康复。
生命至上!还有很多像肖芙蓉一样的医护人员,默默坚守在抗疫一线。目前,哈尔滨市第六医院开放两个病区,有医生30人,护士45人。
哈尔滨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配置了精干力量集中救治,坚持“一人一策”,采取中西医联合查房、中西医结合诊治、中西药联合的综合救治方法,尽最大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筑牢社区防线 当好“守门员”
连日来,入户调查、转运、政策解读……哈尔滨市香坊区新香坊街道农场社区主任宋菊嗓子哑了,咽喉含片从不离身,晚上就在办公室休息。
“职责所在,累也得坚持。”宋菊说,农场社区所辖的温哥华森林小区二期有确诊病例,不仅要守好社区防线,还要及时上报需要隔离、转运人员,做好疏导。
9月以来,哈尔滨市发生多轮疫情,8000多名社区工作者全力筑牢社区防线。
社区工作者不分白天黑夜,不惧严寒,当好“守门员”;面对质疑和误解,一遍遍劝告安慰,当好“疏导员”;配送生活物品,清运垃圾,当好“跑腿员”。
疫情期间,社区网格员每天承担着大量工作,将网格打造成一个个“抗疫堡垒”。
近日,哈尔滨市南岗区奋斗路街道国庆社区的网格员杜凤林,化身核酸检测点的“大白”,维护现场秩序。“老杜”还协助管理封控单元、为封控居民送物资……
来自哈尔滨市社保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20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南岗区跃进街道前卫社区和哈西东方瑞景社区。他们穿戴好防护服,担负起流调咨询解答、生活物资消杀、粘贴核酸检测试管条形码等工作。
12月5日,哈尔滨市直机关工委下发紧急通知,从全市抽调9个行政单位300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与社区工作者汇聚成联防联控的强劲力量。
凝心聚力 战“疫”有我
取消毒剂洗手、准备试剂管、用棉签采样……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北春城小区的一个核酸检测点,每个动作,护士刘娟都得重复六七百次。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安乐街道一处核酸检测点,医务人员在进行消毒。(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我们已习惯全民核酸采样的工作节奏,24小时待命。”黑龙江中医大二院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锡沛说,为了抢时间完成任务,不仅医护人员,中心的行政人员经过培训后,也投入到一线抗疫工作中。
“您几日几点到几点间去那里的?有没有遇到其他人……”连日来,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流调员李凯文对确诊病例、密接、次密接进行流调,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目前,哈尔滨市成立了200多人的流调队伍,还有大量志愿者加入其中。他们与病毒“赛跑”,了解核实每一条相关的轨迹和接触人员信息,争分夺秒形成流调报告。
当前,哈尔滨市所有社会餐饮服务单位暂停堂食。为确保防疫政策落实到位,南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监督管理科科长田堃和同事日行约2万步,对所辖片区餐饮单位开展“地毯式”排查。
疫情期间,民警在哈尔滨一卡点执勤。(新华社记者王鹤 摄)
在哈尔滨市瓦盆窑公安检查站,检查站站长魏玉刚和执勤民警正对来往车辆进行仔细检查,他们10个人一个班次,每次值班一天一夜。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哈尔滨市公安局在全市设置了90余处疫情防控检查点,2400余名民警坚守在一线。
寒冬里,每个人都是英雄。无数人用一次次行动,一个个动人瞬间温暖着“冰城”。(参与记者黄腾、张涛、徐凯鑫、孙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