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万里长江第一长隧 ”再传捷报!这就是中国速度!

在11月份的劳动竞赛中

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创下了

泥水盾构机月掘进1003.5米的

世界纪录

这一次

在海门雄浑壮阔的长江岸边

在“万里长江第一长隧”的施工现场

我们将镜头对准

这群缔造世界纪录的最美长江隧道人

讲讲一千米背后的故事

提前出发,班组工作无缝衔接

6日,水天清、影湛波平,在海门经济开发区的中铁隧道局集团的工作井内,长江盾构施工进行时。

就在几天前,由国家管网集团、江苏省沿海输气管道公司建设,中铁隧道局施工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畅通号”盾构机在11月份累计掘进1003.5米,创造了泥水盾构机单月掘进世界最快纪录。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

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国家战略的典范工程,管线全长5111千米,是国家能源大动脉。

该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也是国内第一个长距离、独头掘进最长的水下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长隧”。

因为“超长距离、超高水压、超大埋深、超高难度、超紧工期”特点,月掘进平均指标达450米,被专家定义为以短跑速度跑完“马拉松”赛程的世界级挑战。

“其实,在隧道掘进2000米以后,每日的上班距离变长,进洞时间从原来的20分钟延长为40分钟,各班组达成默契,以接力跑的形式交接工作,自愿提前上班20分钟,快步加小跑,不耽误掘进一分一秒。”盾构施工生产副经理崔现慧告诉记者,特别是盾构掘进施工的关键岗位,如司机、维保、土木值班等,他们主动再提前20分钟到达岗位,并且推迟下班时间20分钟,确保掘进参数、同步注浆量、姿态控制等,交接无误后再休息。

“人受累,盾构掘进不能耽误!”这是这群江底“蓝精灵”最常说的一句话。

超前储备,急速排除设备故障

“畅通号”盾构机作为掘进的“主力军”,直径7.95米,配备常压刀具多达50把,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小直径常压刀盘盾构机,性能优越可靠。盾构机的构造精密复杂,整机零件过万个,液压系统滤芯、盾尾油脂系统泵杆等主要备件种类超过200种,需要的总备件数达700余件。

为确保设备运行无阻,项目部超前筹划储存备件,对设备定期保养清洗,将设备有效运行时间,从原来的90%提高到了98%。 在月掘进一公里的冲刺阶段,有一次管片拼装机出现故障,经过迅速排查,发现需要替换整流模块,确定好故障源点后,施工班组立即派人跑回地面取配件。设备部得知消息,也立即派人跑进洞内送配件,两人最后在中途相遇,一起把配件送到了盾构机上。从出现问题到排除故障,仅仅花费了40分钟。

跑出隧洞取配件的青年叫李刚,跑进隧洞送配件的青年叫吕政鑫,他们都是今年刚刚分配到项目的新员工。碧波之下,20多米的隧道中,年轻的长江隧道青年们在月掘进一公里的纪录中,留下了他们勤劳奉献的身影,加速跑出了“中国速度”。

井然有序,管片拼装流程零失误

在项目场地上,整齐叠放着各种类型的管片,现场叉车司机陈立友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

陈丽友工作时小心又细心,6吨重的管片每一次都是平稳落地,防水粘贴材料每一次都是及时出现。装卸物资、搬运整理,是他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谨慎、忙碌、负责,是牢牢贴在他身上的标签。面对月掘进一公里的挑战,陈立友与工友们一起加班加点,保障每一环管片按时粘贴吊装,确保现场文明施工摆放整齐,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勤于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使叉车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绝不耽误施工掘进。

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内层屏障。隧洞中每六块管片组成一环,每环管片又紧密拼接,这样才共同组成整齐壮观的隧道。

“管片拼装听起来容易,实际上却十分复杂。”崔现慧说,在管片拼装作业前,还有管片运输、管片验收、粘贴防水材料、管片吊装下井等七道工序,进场前需要经过两道质量检验合格后方能卸车。卸下的管片被整齐排列在场地内,粘贴完防水材料并静置后,才能正式用作隧洞内拼装。

每环管片由封顶块K、邻接块B1、B2标准块、A1、A2、A3共同构成,为满足后期管道架设需要,部分管片提前预埋钢板,拼装共有16个选型点位,每种点位的拼装顺序各不相同,所以吊装管片的顺序需要严格按照管片选型排序表进行。按照规定顺序将管片吊装下井,电动车将管片运送进隧洞后,再次对管片外观及防水材料粘贴质量进行检查,记录每块管片实际编号,同时根据拼装的点位合理放置。

拼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还远没有结束!

每环管片拼装完成后,需粘贴管片拼装实名制标牌,由拼装手和质检人员等共同签字确认,还要严格按照“三环复紧”制度进行管片复紧,以确保管片拼装质量。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实现拼装作业零失误,管片贴合紧密零渗漏,隧洞成型浑然一体,整齐美观。

“玩转”砂浆,配比变化皆系心中

与大前方火热的施工现场相比,幕后“英雄”的阵地则是在“烧脑”的实验室里。

经过百余次配比试验,长江盾构自研抗分散砂浆取得成功。这种砂浆在临江富水地层中具有不分散、不离析特性,能有效填充衬砌背后空隙,在敏感地层中运用效果良好。依靠这门“独家秘方”,长江盾构项目破解了“水下强透水地层管片上浮”的行业质量通病,“穿江神剂”能够大显神威,离不开实验室日复一日的努力。

实验室的工作繁复且枯燥,包括进行砂含水量等多项检测,根据砂的细度和砂水率等情况,不断调整配合比,还要监测同步砂浆的标准稠度,进行静态、动态水中试验,确保砂浆始终保持抗水分散作用,满足施工要求。但实验室的每一位员工,都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工作,他们能将配比的万般变化牢记心中,驯服粗粝潮湿的砂和刺骨冰冷的水,在忙碌了31天后,这群与砂浆为伴的长江隧道人,与大家一起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每天无数次试验后的疲惫和通红的双手,在这一刻都变得值得。

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中铁隧道人,驾驭着盾构机这一国之重器,通过一项项超级工程,不断攻克盾构施工难题,不断突破盾构施工禁区,引领中国隧道从穿山越岭时代进入穿江越洋时代。如今,这群在海门长江畔忙碌的、勤劳可爱的长江隧道人,将再一次乘风扬帆,踏上追江赶海的盾构之旅,建设好“万里长江第一长隧”。

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蓓宁 彭军君 

图:长江盾构穿越项目提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