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内,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热点在苏南、重点在跨江、难点在苏北,要“三点”并进、区域协同。以上海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长三角有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勾画了长三角都市圈轮廓。从苏南苏北跨江融合,到毗邻地区亲如一家,再到都市圈之间强强联手,江苏与长三角的“邻居”正携手作答区域联动“联考卷”。
南北联动,下好省域“一盘棋”
在宿迁的苏宿工业园区,今年8月正式投产的江苏皓峰电器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真没想到,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能开工投产。公司预计2022年将完成实际投资50亿元,并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目标。”江苏皓峰电器总经理张扬告诉记者,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为当地提供超过5000个工作岗位,纳税2.5亿元左右。
这是落地苏宿工业园区的又一“巨无霸”项目。作为我省南北共建园区的标杆,今年1-9月,苏宿工业园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8.8%。“园区凭借新加坡的基因、苏州的经验、宿迁的实践,在宿迁乃至苏北创造了30多项‘第一、唯一’,已经成为宿迁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增长极。”宿迁市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朝阳表示。
我省区域均衡发展,最大的空间在苏北。“2006年,我省开始实施南北共建园区,将苏南地区园区建设先进管理理念、良好产业基础、优秀人才团队与苏北地区丰富的资源、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策对接互补,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省发改委区域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我省7家共建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160家,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98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2.5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6个,协议投资额约260亿元。
加强跨江融合,才能更大力度推动苏北和沿海地区拥抱长三角、融入一体化。
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通车,张家港、太仓、常熟告别没有火车的历史,接入长三角铁路网,而从南通到上海,乘火车最短时间由3.5小时缩短至1小时6分钟。
沪通长江大桥、五峰山过江通道、南京江心洲大桥……南北过江通道,让“拥江发展”到“跨江融合”的脚步进一步加快。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建成3座过江通道,截至目前,全省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7座。过江通道的加密,为南北两岸互联互通打开新通道,加速了区域融合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以交通为“先行官”,南通已提出“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分别与苏州、无锡签署加强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所辖县(市、区)均与苏南板块开展结对合作。
毗邻协作,变近邻为“紧邻”
突破行政隶属的边界,实现跨界区域共建共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列出的6个省际毗邻区域深度合作“样本”,其中浦口-南谯、顶山-汊河、江宁-博望同属南京都市圈。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让这3对毗邻区域从近邻变“紧邻”,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树起“新标杆”。
南京与滁州一衣带水,滁河是滁州人的“母亲河”,也是苏皖两省的界河。2019年10月,南京市浦口区与滁州市南谯区签订《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启动50平方公里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其中浦口11.5平方公里,南谯38.5平方公里),重点围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五个一体化”开展跨界合作共建。
与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功能定位不同,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被定义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该示范区重点是做好产业协作的文章,打造先进制造业转型转移与跨区域发展的功能性合作平台。对接“大江北”,汊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自身定位为江北新区产业配角,主动“迎上去、接过来”。作为最早从南京转移到汊河的轨道交通企业之一,在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大门口,停着两辆南京牌照的大巴车,“专人专车,每天往返于汊河与江北新区,接送员工上下班。”公司职工董事孙剑群说。
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成立,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新型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纳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苏州市相城区在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购置两幢楼宇,布局虹桥相城大厦,建设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加强高端科创资源对接;南京市江宁区和马鞍山市博望区交界处,5处存在了20多年的“限宽限高门”被拆除……全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省际毗邻区域率先突破融合,是实现一体化发展最现实的路径。我省以此为突破口,加强省内全域和毗邻地区的规划衔接、产业联动、资源共享,通过地理破界、资源破界,构建区域联动协作的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圈圈”叠加,迸发“乘数效应”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说,世界级城市群都由若干都市圈组成,比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都市圈,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东京、大阪、名古屋都市圈,这些都市圈的“群峰矗立”,让城市群由“高峰”变成了“高原”。
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在江苏,都市圈同样可谓“群峰矗立”。这当中,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是二级带动核。徐州处于苏鲁豫皖交界处,是长三角未来向北辐射的带动点。
局部一体化先行,加强都市圈协作,是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有效路径。2020年4月,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合作峰会在苏州召开,三市共同签署《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按下苏锡常“抱团发展”加速键;今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后,苏皖两省联合印发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公开,规划瞄准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产业分工协作、推进省级毗邻区一体化发展;11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徽主要领导表示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6月10日,“2021南京·宁杭生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杭州)推介会”上,总投资达108.9亿元的16个项目正式签约,主要涉及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大健康、总部经济等项目,展现了宁杭经济合作的最新成果,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一次崭新实践。
“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里的一项项设想,正在从规划走向现实。
记者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