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国人民看到航天人最棒一刻”
——记空间站出舱活动首任女指挥吴昊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光明日报通讯员 占康
11月7日,在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三次出舱活动直播画面中,有个身穿蓝色试验大褂、扎着马尾辫、戴着金框圆眼镜的女性频频出现在镜头里,她的声音穿越天地,指引着400公里高度之上的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太空中的操作——
“神舟十三号,机械臂即将转移,请确认安全带与舱体无连接。完毕!”只见她紧盯监控画面,密切关注在轨航天员的操作,指令有条不紊,声音沉着冷静。她是本次出舱活动专项指挥吴昊,也是空间站出舱活动首任女指挥。
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系统的代号是“曙光”。随着载人航天事业迈入空间站阶段,“曙光”的职能也得到拓展,航天员出舱活动专项指挥应运而生。
由于空间站阶段出舱活动任务复杂性和难度都很高,于是,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组成的出舱活动支持小组成立。该小组覆盖了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和测控系统,由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任组长,给航天员在出舱活动过程中提供支持,并提出决策意见,由支持小组中的一名航天员教员担任出舱活动专项指挥——代号“曙光”,沿用航天员系统的代号。
如果把出舱活动比作一场战役,“曙光”身后的出舱活动支持小组相当于指挥部,而“曙光”则是引导航天员冲锋作战的指挥员。对于在轨航天员来说,“曙光”意味着航天员系统岗位人员在幕后的全力支持。当航天员准备执行出舱任务时,从核心舱进入节点舱并关上两舱之间的双向承压舱门开始,直到出舱活动任务完成返回核心舱并关上两舱之间的双向承压舱门结束,在这期间由“曙光”全程指挥实施。吴昊深知责任重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吴昊 孙伟摄/光明图片
作为遥控指挥的“曙光”,与出舱航天员之间天地一心、默契配合是出舱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在担任出舱活动训练主教员两年多的时间里,吴昊在低压舱、模拟失重训练水槽、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和虚拟现实模拟器等多个出舱活动训练现场,组织航天员进行了上百次的训练。她参与设计出舱活动训练的每个环节,不仅熟悉整个流程,对空间站平台设备、舱外服等各系统的操作和处置情况都烂熟于心。
在此次出舱任务中,吴昊和出舱活动支持小组相关人员对任务当天的流程和对应测控区进行了反复核对,明确到每步操作和相应指令。经过长时间大量的地面训练,吴昊与航天员们并肩战斗,从交互口令到每个动作之间的交互,甚至对彼此的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为此次出舱活动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悟性高、能吃苦”是同事对吴昊的评价,从7年前担任航天员教员开始,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就激励着她一次次面对挑战。吴昊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航天员选拔训练室飞船专业技术组的工作对她来说是个陌生领域。可不到一年的时间,吴昊就成长为飞船飞行程序训练主教员。
为了尽快掌握技术状态,在飞船飞行程序训练中同时兼任辅助教员岗、记录岗和技术安全岗的吴昊每天都泡在飞船模拟器上——上午进行航天员训练,下午摸索飞行程序,晚上学习相关资料。5个飞行阶段100多项重要操作、60余个故障处置预案和4类应急程序,她全部了然于胸。
2019年,由于空间站任务需要,室领导希望吴昊能加入出舱活动训练组。这意味着,她又得从零起步。有人劝她说,出舱活动训练风险高强度大,不适合女教员。“只要组织需要,就该勇挑重担。”吴昊毫不犹豫地加入出舱活动训练组,争分夺秒学习相关知识。2019年底航天员出舱活动水下训练拉开序幕,吴昊参与了数百个学时的训练任务,还自学潜水技能辅助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水下训练,在水里一待就是数个小时。
忙碌的工作使吴昊鲜有时间陪伴一双儿女,孩子们说她是“看不见的妈妈”。提起儿女,吴昊红了眼眶,但她说:“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曾说过,当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能够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交会对接时,个人的潜能就会被极大地激发。所有的苦都是乐。”作为出舱活动训练组唯一的女教员,吴昊认为,教员没有男女之别,只有优秀和及格之分,“我要努力向优秀靠近,让全国人民看到航天人最棒一刻”。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9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