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徐州 > 县区 > 正文
徐州沛县:沃土生金,擘画新“丰”景

“十四五”步履将尽,五年耕耘硕果盈枝。在徐州沛县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农业始终是县域经济稳步前行的“压舱石”,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见证着乡村从“美起来”到“富起来”的华丽蜕变。


5年来,从广袤田野的春华秋实,到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每一粒粮食的丰收、每一项技术的落地、每一户农户的笑颜,都在沛县乡村振兴路上留下了坚实足迹。




全链增值,筑牢发展硬底盘


沛县始终锚定农业强县目标不动摇,以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业从单一种植向全链发展转型,“沛县产”正加速迈向“沛县优”。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沛县坚决扛起稳粮保供责任。2025年上半年,全县粮食种植总面积65.7万亩,总产达5.45亿斤。“十四五”期间,聚焦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等重点产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7万亩,修建机耕路692.41公里,灌排沟渠674.15公里,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格局。


“粮田变良田,收割效率大幅提升,秋粮丰收更有底气。”一位种植大户的话道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效。


在守牢“米袋子”的同时,沛县精准下好“特色棋”,让“菜篮子”“果盘子”装满优质农产品。目前,沛县拥有农产品初加工企业265家、精深加工企业67家,涵盖种子、蔬菜、畜禽等多个领域,年加工农产品400万吨,形成“从田间到餐桌、从育种到品牌”的完整产业链。2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0个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成,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升级和资源整合,持续推动产业链拓展增值,实现农业“产量”与“质量”并重、“规模”与“效益”齐升。


多元增收,激活致富强引擎


“离家就几分钟路程,每月能挣4000元左右,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在位于张寨镇的徐州欧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村民于艳丽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近几年,沛县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农户”等模式,推动农民从靠天吃饭转向多元增收,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


在促农增收路上,沛县打出扎实组合拳。一方面,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股份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全县现有家庭农场2012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21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4家。另一方面,积极借力数字经济,打造“1978电商产业园”,创建“天下丰沛”区域公用品牌,黄桃罐头、大沙河苹果等特产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全国,2024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约40亿元。


农民技能的提升,为增收注入持久动力。五年里,沛县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31期,覆盖种植、养殖、电商等多个领域,培训农民1.3万人次,帮助农民从“会种地”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人才发展。


宜居宜业,绘就幸福新画卷


推门见绿,出门进园,抬头赏景,百步闻香——如今,在沛县乡村,美丽宜居已成为最鲜明的标签。


undefined


走进大屯街道丰乐村,硬化后的村道宽敞整洁,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疏密有致,与周边绿植相映成趣……“路宽了、灯亮了、环境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住在这儿幸福感满满的!”村民冯基云的感慨,是沛县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生动缩影。


沛县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8.4万余户,硬化农村道路1292公里;同时,深入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推行“红白理事会”“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多措并举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生态宜居的环境,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农文旅融合”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实现环境美与产业兴的双向促进。今日的沛县乡村,既是农民生活的幸福港湾,更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沛县将继续以农业提质为基、以农民增收为核、以乡村宜居为标,持续夯实三农根基,奋力书写“农业根基更牢、农民腰包更鼓、乡村底色更亮”的新时代答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沛县力量。

通讯员 沛融轩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晓培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