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徐州 > 县区 > 正文
江苏睢宁:“三乡工程”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敞

一直以来,江苏省睢宁县坚持把实施“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的“三乡工程”纳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王集镇着力吸引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敞。


蓬勃发展的王集 顾士刚 摄


大学老师牵手果农,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11月17日,天气晴朗,冬阳暖暖,在江苏省睢宁县王集镇陈阁承包梨园里,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高级实验师齐开杰正攀爬在一棵梨树上用手锯现场演示指导陈阁。“这个树枝长太长果树营养供不上,就会影响出果;像这样叫精修剪,培养结果枝组,避免果树内部光秃……”齐开杰边示范边传授修剪知识。


现场演示整形修剪技术(左一) 顾士刚 摄


我原先认为出力种地能挣钱,没想到技术能挣大钱呀!”今年41岁的陈阁原先从事运输行业,2020年底回村以650元/亩承包了286亩18876棵秋月梨树,原以为梨树管理很简单的,从网上视频教学中学习就行的,但机械地照搬套用网上教的,导致2021年收获的秋月梨产量低、果品质量低,亏损40多万元。2020年10月份,王集镇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共建睢宁梨产业研究院合作协议。齐开杰了解到陈阁果园情况后,于2021年10月底到现在,齐开杰到陈阁梨园现场指导6次,微信视频指导10多次。2022年陈阁的梨园迎来小丰收,卖了60多万元,除去成本和人工费,略有赢余,他高兴地说:“进入11月份,齐老师已到梨园两次现场手把手指导了,我对明年梨丰收有信心!”


69岁的陈洪富有6亩梨树,30年以上的梨树90棵,树龄10年左右的有122棵,虽然陈洪富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每次南农大老师来培训,他都必到现场,“现在干什么都讲科学的,我是干中学,干到老,学到老的。”陈洪富高兴地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还种了4亩地,小麦、花生轮作,一年总收入在6万多元。


我们南农大通过睢宁梨产业研究院在睢宁县培养一支‘走不了’的‘南农牌’乡土人才队伍,我要把论文写在果树上。”齐开杰说。


南农大老师(左二)把培训课堂办在梨园里 顾士刚 摄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技术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王集镇分管农业副镇长郭春峰说,王集镇耕地面积11.3万亩,种植业是王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但农民习惯于原有的种植经验,种业发展遇到产量、质量提升的瓶颈期,人才紧缺问题日趋凸显,作为地方政府牵手高校引来“活水”,立足自身实际、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80后小伙回乡创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这种PE管,要改动切割时间的……”11月18日,徐州聚鑫管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正委在生产车间指导51岁的操作工张道海。“是个用心活儿,学起来简单,干起来不累,每月5000多元的工资,很知足啦。”张道海乐呵呵地说。


胡正委指导工作操作机器(右一) 顾士刚 摄


我们公司每月产值400多万元呢,产品销往全国市场……”胡正委介绍。1984年出生的王集人胡正委早年在浙江做生意,“我自己富了不算富,经过考察,发现做市政排水管前途不错,就决定在王集镇工业集中区投资建厂,招引附近的村民来厂务工,就是想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胡正委说,2019年,投资2000万元,专业生产PE给水管、排水管、排污管等系列产品。


总资产1亿元的江苏浩旭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徐州铜山区成立,2019年搬迁至王集镇工业集中区。“回到家乡和乡亲们一起发展,心里更踏实。政府的营商环境非常好,每周都有企业帮办代办员上门询问发展情况,我对企业的未来更有底气。”1984年出生的企业负责人薛守浩高兴地说。目前,企业用工140多人,一线工人月工资1万多元,预计用工量要在300人以上,企业年产值1.5-2亿元。2022年9月9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公示了第36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拟新增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共6家,该公司是其中之一。


王集镇工业集中区占地约450亩,现有入驻企业14家。“鼓励群众到园区企业来工作,一方面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另一方面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稳步发展,实现双赢。”王集镇分管工业副镇长王宁说。2021年,王集镇地区生产总值23.19亿元,年均增长6.5%。


国企进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王集镇是睢宁县优质花生的主产区,全镇共种植花生7.2万亩。“7万亩的规模是王集镇花生产业的优势,但这个传统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光有规模优势远远不够,必须紧盯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2021年10月18日,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分管局长严军在田河花生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调研时,随手抓起一把沾着泥的花生说:“这样直接卖,最多两三块钱一斤。如果加工成小食品,一袋在超市里能卖十几块钱。这就是五倍的利润,五倍的附加值。”


花生生产车间 顾士刚 摄


王集镇政府多次组织人员到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决定由国企徐州盛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王集镇鲜食花生加工项目,“这条花生加工生产线是去年建成的,年产值可达2000万,年销售花生大概在500吨,大大提高了花生的附加值。”徐州盛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戈磊表示。现在王集镇每个村都有花生初拣作坊,有专业的经纪人上门收货,再到加工成炒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初级生产链条。目前,王集全镇有花生经纪人300余人,“全镇有20多家花生销售中心,花生规模加工企业3家,其中年产700吨以上有1家,1500吨以上有1家,直接带动就业超千人,产业辐射近全镇一半人口。”王集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赵朝阳表示。

顾士刚 郭春峰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