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黄河岸边是沙滩,沙盖地,沙遮天,行人过路难睁眼,兔子一跑起狼烟……”88岁的陈井村老党员张栋华一说起儿时的歌谣不无激动地说,“我们赶上好时代,住上小别墅,把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我们在家门口卖风景。现在我们的生活,关起门来就是城里人,出门工作就是新农人,日子越过越红火呀。”
陈井村进村大门 顾士刚 摄
陈井村位于324省道和271省道交汇处,交通便利,南依故黄河,北靠张圩山区和清水畔水库,东接房湾湿地旅游度假区和万亩优质果示范区,西临王集镇鲤鱼山庄,发展农旅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俯瞰陈井新村 顾士刚 摄
“陈井村的改变就是从2019年农房改善项目开始的。”陈井村党总支书记武新宇介绍道,陈井村为陈井、武庄、宋庄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原庄体面积1200亩,布局零散,闲置大量土地,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配套欠缺,群众改善住房条件愿望强烈。姚集镇党委政府经过收集群众意愿,精心选址、科学规划、部署建设,以错落有致、汉文化建筑风格进行,与房湾湿地一水相连,各类商业配套组团齐全,划分“食、住、游、购、娱”五大功能板块,汇聚了丰姚农业、陈井老酒坊、奇石坊、小旺优选超市等多个优质项目。截至目前,陈井村利用自身良好资源禀赋,吸纳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近600万元,吸引5名人才下乡、6名能人返乡,带动300余人就业,促进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陈井村与房湾湿地一水相连风景如画 顾士刚 摄
姚集镇立足古黄河沿线丰富的山水资源,瞄准发展文旅产业定位,实施大批农旅、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大力推进古黄河沿岸农文旅三产融合,打造“体育+旅游+生态农业”的现代农业示范带。陈井村融入其中发展,以古黄河垂钓比赛为平台,展绿水青山之美,以非遗面塑传承,焕活最厚重的乡村历史文化,目前,该村已有150余名在家留守的妇女和老人从事面塑制作,每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去年10月,2021年NCB睢宁古黄河分站赛在姚集镇国际路亚基地开赛。钓鱼高手云集,超出姚集镇宾馆、民宿的接待能力,部分选手只能住到附近的陈井村,有的甚至住到十几里外的王集镇鲤鱼山庄。
村民们正在制作面塑 顾士刚 摄
“我们村共有14套民宿、大约40个房间,每逢节假日,民宿生意都特别好。”陈井村党支部书记武新宇介绍。“钓鱼产业经济吸附力比较强。”姚集镇文旅办主任宋庆林说,“选手参加赛事,通常提前一两天来熟悉场地,然后进行两到三天的赛程,一场比赛下来,选手至少在陈井村吃住5天,这将给村里经济带来巨大活力。”
陈井村利用便利的交通、最优的生态环境,在村庄东南角规划“一分田”,租给城里人种着“玩”儿。“‘一分田’农业体验园采用有机种植和分块租赁模式,面向社会有偿认领、自主种植。市民每年支付1000元就可以认种到‘一分田’,租赁者可以随时来田里劳作,也可以委托村里代管,而且通过手机可以随时察看自己‘一分田’里农作物长势等。”武新宇介绍。“我经常来陈井村采访,这儿环境太好啦,我认领‘一分田’种些蔬菜等,主要在闲暇时光,带着孩子体验种植、耕耘和收获的快乐。也能让孩子从心底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教育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睢宁县融媒体记者周娜高兴地说。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体验农家生活,吃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是很多人的梦想。每到周末,“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一幕幕也就频频出现在陈井村新家庭农场中。
60岁孙秀云和59岁张宗银老两口在“一分田”除草 顾士刚 摄
“我刚回家乡两个月,与陈壮壮、宋文倩等6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在陈井村成立了睢宁县新泉传媒有限公司,我们用新媒体形式推介我们家乡,我是运营部负责人。”1996年出生的宋家乐是土生土长的陈井人,大学毕业后在外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看见家乡发展得很好,于是决定回乡自主创业,宣传本地的农旅文化、农副产品,带动本地就业。
宋文倩等在猕猴桃园直播现场 顾士刚 摄
这两个月,拍摄发布了很多关于陈井特色的短视频,在直播间带货农副产品。从10月4日起,他们在邻村的猕猴桃园连续直播一周,虽然给果农带来仅3000多元销售额,但他们都很开心,“我们刚起步,相信陈井村会成为睢宁县乡村旅游的一张‘大名片’,好政策加上肯奋斗、能吃苦、敢创新,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相信我们的家乡会插上翅膀,展翅高飞。”公司负责人陈壮壮坚定地说,在他们的宣传下,外国客户开始接洽购买陈井面塑这一非遗产品,当地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姚集镇党委书记张艳清说,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一村一特色,把壮大村集体经济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大局,蹚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顾士刚 乔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