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奋斗者 正青春·解困惑·促扎根】扎下根去做村官






林舒进(左)同石茅村柑橘果农交流。 受访者供图




【奋斗者 正青春·解困惑·促扎根】

■讲述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那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林舒进

“黑博士来咯!”每当有村民半开玩笑地这样招呼我,我总是笑着答应,心里一片暖意。他们说的还真没错。来那卜镇工作两年多,接受了田间地头的烈日洗礼,我已从最初的“白面书生”变成了如今肤色黢黑的农村基层干部。

三年前,作为玉林市交通局派驻石茅村第一书记,我从玉林市区来到地处偏远山区的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村民得知我是博士毕业,还主动申请来村里派驻,一个个都流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你一个博士,怎么愿意来我们这贫困村?”“博士读书多,但吃不了农村的苦,村里的工作可不一定做得好……”

面对村民的质疑,我心里也禁不住直打鼓。毕竟,自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对农村的了解相当有限。

农村工作的难度,远远超出想象。到村里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难关:语言不通。记得那天,村上为我举办了一场座谈会。当我正期待着与村民侃侃而谈时,村支书一通客家话的发言,直接浇了我一头冷水,直到他发现我一脸茫然,用普通话重新说了一遍,才化解了我的尴尬。而我跟大家的互动也很艰难——通过村支书的翻译,村民才会点点头、笑一笑。后来,村民经常开玩笑,说我那次是“鸭子听雷——听了也不动(懂)”。

为了尽快融入村民,我天天往村里人多的地方钻。有时候看到有小朋友在家,就拉着他们帮我翻译;有时候遇见村干部,就逮着他们教我两句客家话……就这样边学边练,大胆开口,两个多月后,变得能与村民简单交流了。

克服了语言关,还要解决村里的发展建设难题。在全市开展“三清三拆”的工作部署下,我们计划围绕提升乡村风貌、树立文明乡风开展建设。但是,之前村里从没这样干过,也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一切都要从零着手。怎么办?我提出,抛弃“等靠要”思想,主动出击开展建设:“没有经验可以出去学,没有经费就自己出力干!”

于是,我带领村干部多次赴广东等地考察学习。在调研中,我发现很多地方的做法投入成本过大,不适合在我们这里推广。能不能走一条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路,探索一套低成本的乡村振兴建设方案呢?说干就干。我把手头仅有的1.5万元第一书记帮扶经费拿出来作为启动资金,带着村干部行动起来。

一开始,村民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工作,有人还说这就是“做做样子”。但是,我和村干部坚持每天都到村里埋头干,即便骑电动车摔伤了腿,第二天我依然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建设现场。村民被打动了,也逐渐加入进来。他们捐钱、出力、捐赠建筑材料,甚至有人让出自家的地,用于建设健身广场、打造微景观。因为这,村里节省了近30万元的人工费、材料费。最终,我们只用了7万多元,就打造出近1.5公里的主路景观带,建成1个健身广场、9处微景观、2个停车场、1间农家书屋和1座农具展馆,还完成了主路全线风貌提升和绿化工程。村民路过时,常常脱口而出“很漂亮呀”。这简单的一句话,分量比我得到多少个奖励和表彰都重得多。

2021年5月,我被提拔为博白县那卜镇镇长,这让我有了新的目标。我以石茅村的经验为基础,通过组织企业种植、动员乡贤认种、引导农户合作种植等方式,培育和壮大菠萝蜜产业;同时,推行“三变改革”,带动整治全镇撂荒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

现在,村民再也不质疑我这个博士能不能“接地气”了,一见面,总是拉着我的手热情地“黑博士”长、“黑博士”短。有一次,我去县里学习了几天,有村民专门打电话给我:“黑博士,你不会要走了吧?我们还没当面感谢你呢!”村民朴实的话语,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未来,我还要继续扎根在中国广袤的农村,为乡亲们的美好生活奉献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唐芊尔采访整理)

■对话

林舒进:

从新闻报道中,我了解到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省税务局派驻金寨县全军乡熊家河村第一书记刘双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事迹。特别想请教刘书记,从城市机关单位到农村基层一线,您是如何迅速转换角色,与村民打成一片,并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

安徽省税务局派驻金寨县全军乡熊家河村第一书记刘双燕:

其实,咱们有着非常类似的经历。驻村之前,我一直从事税收工作,从没在农村工作生活过。记得2012年去亳州市利辛县陆小营村时,村里产业发展滞后,个别群众对我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很不理解,也有过质疑。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跟你就有多亲。”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一方面逐户走访村民,用心用情,和他们拉家常,帮他们出主意、解难题;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全村基础设施。慢慢地,道路修好了,自来水接通了,环境改善了,村民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村班子研究发展项目,大家开始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村里发展进入快车道。村民也把我当成自家闺女,真诚地关心我、帮助我。

从2012年到2021年,我连续三届十年担任亳州市利辛县陆小营村、亳州市利辛县朱集村第一书记,脚下沾满厚厚泥土,心中盛满浓浓真情。2021年驻村期满后,我回到城市。可是,无数个清晨从梦中醒来,我却恍惚以为自己还在农村。我这才明白,我离不开心贴着心的村民们,离不开那片洒下无数汗水的土地……

2022年6月,我毅然选择重回乡土,入驻六安市金寨县全军乡熊家河村。这里曾是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八军革命根据地。能在新时代为老区全面振兴作出一点贡献,我感到无比幸福。

(本报记者任欢采访整理)

(编辑 吴嫣然)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