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是昆山人。”自去年9月扎根昆山以来,昆山市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走访企业767家次,邀请专家学者来访昆山182人,举办项目路演活动8场,引进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创新平台10个,促成产学研合作60项,合同金额5888.4万元。引进各级各类人才90人,其中已获批市级以上双创人才10人,引进博士后24人,省科技副总7人,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昆山就业47人。累计辅导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8项(已立项2项,财政拨款50万元),协助企业申报知识产权20项。昆山科技镇长团“一肩挑两担”,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地方,积极推动校地合作项目建设,在地方与高校院所之间架起融合发展的桥梁。
走访研学,“铁脚板”丈量企业需求
“来了之后,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深入企业,走访企业,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在和昆山科技镇长团团员交流过程中,这是现代快报记者听到最多的话。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了解挂职单位、服务板块、科技创新、产业经济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昆山科技镇长团编制了走访研学清单,集中走访四区八镇、深入调研各部委办局及区镇板块,坚持用“铁脚板”丈量地方真需求,持续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征询企业关键技术攻关、产品质量提升、人才服务、项目指导等方面需求,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协调和解决的方案。
期间,围绕“光伏”产业,团员汪东红等老师协同上海高校院所资源组建“中信博”服务小分队;围绕“新材料”产业,团员孙胜鹏等老师协同省材料学会组建“精细材料产业园”服务群;围绕“汽车”产业,团员董利明等老师协同常熟理工、同济大学等高校加入“昆山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在昆山钴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超贤对科技镇长团的到来表示十分认可。“我们一个小型的民营企业,想要在技术方面做一些突破的话,肯定需要一些人才加持。”肖超贤说,昆山科技镇长团团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吴红艳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镇长团主要从技术嫁接和人才引进两方面服务企业,技术嫁接主要结合镇长团老师团队的研发工艺与企业提供的应用场景进行对接。“这都是我们实际需求的。”
而在吴红艳看来,这也是高校和企业的双向奔赴。“高校有技术,但是对于市场、应用场景方面是比较薄弱的。企业正好了解市场,两者结合互相促进和提高,这就是常说的‘产学研’协同发展。”
紧密联系,对接更广创新资源
在团员王文东老师多方奔走的努力下,位于昆山市张浦镇的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昆山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3月创建,实行实体化运行。目前中心已经引进3家企业。
像这样,依托高校资源,积极深化校地合作层次,创新资源奔涌来昆的还有很多。在张树宇老师的推动下,复旦大学与昆山开发区在共建复旦大学昆山高等研究院方向达成共识;在董利明老师的接续努力下,武汉大学(花桥)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昆山西交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平台不断引入高校人才和科技成果;在吴红艳老师的推动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与昆山旅游度假区共建昆山旅游度假新能源新材料创新平台签约落地。
另一方面,昆山科技镇长团与团员后方高校合作,积极办好祖冲之攻关计划“百校群英荟”大院大所对接活动暨科技镇长团回“家”活动、精心开展昆山人才科创城市行——走进武汉高校、走进西安高校等专题活动。通过回访与邀请,双向建立长久联系情谊,不断提高工作知晓率、满意率和支持率。同时,积极牵线搭桥,大力促成校企合作成果,签订60份产学研合作协议,合同金额达5888.4万元。
昆山科技镇长团还积极发挥智库参谋作用。围绕“知识产权”“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企业关切的领域,创新开设“创咖团课”等特色活动,线上线下吸引近千名企业人员参与。广泛参加各级科技部门的项目评审、科技招商、政策制定、专家辅导等活动80余次;通过深入调研,围绕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发表调研报告或决策咨询报告10余篇。常态化开展人才科技产业政策宣讲,组织科创沙龙等活动。
“我觉得此批昆山科技镇长团最显著的特点是主动融入、充分协同、善作善为,在智库参谋、桥梁纽带、科技服务、以才引才等方面工作都颇具亮点和特色。”昆山市副市长、科技镇长团团长纪芳介绍,这批科技镇长团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1人,省双创人才1人,市县级人才计划资助的9人,博士后24人,科技副总7人,高校毕业生47人,培训人才124人。吴红艳等老师先后为昆山推荐高层次海外人才10余人,董利明等老师主动加入“国家级人才申报专班”,辅导国家级人才项目申报40余项,助力昆山的海外引才工作在苏州全市板块处于领先。
昆山科技镇长团始终秉持“团结如一人,服务第一线”的理念,作为一支科技创新“先锋队”,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接下来,将与昆山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扎实,进一步夯实“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合作机制,持续为昆山打造人才创新高地和产业创新集群注入“科创DNA”。
现代快报+记者 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