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单杨杰刘金光)辉光球、鱼洗、凹凸镜、人体电池、手摇发电机、电磁铁、会跳舞的球……在苏州大学物理科技楼前广场,一场妙趣横生的物理知识宣讲活动让苏州一中的同学们目不暇接。3月19日,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携手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零距离”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暨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科普教育基地与拔尖人才培养共建项目签约、揭牌仪式。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工作,秉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大力建设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与“两弹一艇”苏州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学院依托专业优势推进面向全省的科普教育和科学家精神弘扬教育工作,以“两弹一艇”“大手拉小手科学零距离”为品牌,创新科普模式,深入挖掘老科学家精神素材,从科学家精神宣讲、物理学相关课程思政等方面扎实开展相关活动,学院科普活动受众面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年平均科普服务人数2000余人。
“2021年,我第一次接触并参与了学院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在一次次活动的锻炼中,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掌握,提升科学素养,将物理学知识从大学校园送去寻常‘百姓家’,让更多儿童体验物理之美和物理之趣。”苏州大学“科学商店”科普公益团队队长朱欣奕说。
听了科普老师的宣讲,苏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陶阳说:“今天在苏大科普教育基地收获很大,原来在物理课本上学习的波动振动知识总感觉不够生动。在本次科普展动手完成了鱼洗实验后,近距离观看到因为振动喷出水盆的水柱,才感受到课本上的物理学知识如此生动奇妙。”
“典赞·科普苏州”年度科普人物、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科普基地负责人赵承良教授表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助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使命,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将继续以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