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南通 > 社会 > 正文
崇川幸福街道:青少年化身“护河小卫士”,守护家乡水美岸绿
“村环水、水抱村,村水相拥照农兴。”近日,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管园村9组青少年夏诗妍踱步在河道边,迎着凉爽的秋风,咏着朗朗的童谣,和家长们大手拉小手,为河道的清澈净碧尽一份力,在她们的巧手下,管园村的河道优美常新、焕发独特魅力。“大手拉小手,共护幸福河”是幸福街道管园村因地制宜、随时而应的一项特色品牌活动,意在帮助青少年增强“守护河流、心系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村环水、水抱村,村水相拥照农兴。”近日,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管园村9组青少年夏诗妍踱步在河道边,迎着凉爽的秋风,咏着朗朗的童谣,和家长们大手拉小手,为河道的清澈净碧尽一份力,在她们的巧手下,管园村的河道优美常新、焕发独特魅力。“大手拉小手,共护幸福河”是幸福街道管园村因地制宜、随时而应的一项特色品牌活动,意在帮助青少年增强“守护河流、心系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近年来,管园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践行河长制的工作要求,不仅为本土农民提供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也让出行的市民在闲暇之余领略乡野风景取得一定的实效。


强理念筑根基,纵向贯通聚民心



人心齐、泰山移,自小树立大格局。保护河道、守护水域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性、区域性、整体性工作,并非一日之功、一时之举,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护河、爱河、惠河,不仅是当代人的责任和坚守,更是后代人的传承和融合。需要因地、因时制宜,选择好暑期、假日、周末等时期,对农村青少年开展系列宣传,进一步激发爱农、兴农、强农的信心和使命,让护河之风盛行于田间地头,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我们依河而生、邻水而居,河水哺育了我们的祖辈,守河护河就是守根固根,希望大家能够从我做起,做护河小卫士。”这是入秋以来,管园村河长陈志娟第4次下组进行宣传。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深有启发和收获,触动着每一位青少年的内心。纵向宣传不仅贯通父母与子女间的代际传递,更在农村范围内播撒了爱河护河的种子,进而在每一位青少年心中萌芽生长、刻下烙印。


强治理重执行,横向协作促实效



共参与、同发力,齐抓共治万钧举。治河之路,任重道远,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河长制”亦不是一个人治河,需要发动并依靠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合而长治,如此才能实现河清、水净、岸绿的目标。夏秋之交,全国各地气温居高不下,持续的高温为浮萍、菱角等水生漂浮类植物提供了必要生长条件,为河道水面环境的清理带来一定难度。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一方面,管园村安排网格员、村民小组长进行前期的摸底,根据各河道水生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河床的深浅、河流蓄水能力等,制定一河一策,拟定整治方案,为阶段性的水面清理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和经验指导。另一方面,村委会协调专业保洁人员、民兵骨干、企业志愿者按计划进行打捞,清理队伍同船共力、协同配合,不仅将这些水生植物全面清理上岸,而且将整治中发现的5处河坡倒树、河面鱼簖进行移除。通过横向协作通力治河,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强民主抓实干,广纳民意解难题


除盲区、去弊病,双向互动更有力。打造岸清水美的农村河道环境,是每一个新农人的共同愿望,也是河长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节奏快,即便是这样,丝毫没有影响护河的关注度和投入力。管园村河长坚持定时、定人、定点走访各组村民,主动下沉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与群众坦诚交流意见。


“我们组的河道里,藻类生长较快,依靠人工清理只能缓解一时,建议投入一定数量的鲢、鳙鱼苗,方可正本清源,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数十年农业生产经验的22组农民严老汉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被采纳。为此,管园村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质酸碱度、水体溶氧量、氨氮含量等,通过全面、客观的可行性分析,先后投入700尾鲢鱼、500尾鳙鱼苗。通过以水养鱼、以鱼治水的新方式,藻类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水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域生态持续向好,水资源禀赋的优势不断彰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陈翔)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