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冰
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密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十五五”时期“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新征程上的改革工作锚定航向。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唯有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纵深推进,才能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的独特优势,而统一大市场建设正是释放这一优势的关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直指“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切中了资源流动不畅的核心症结。制度统一是破局的基础支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历经4次修订,事项数量由2018年版的151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缩减比例约30%;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一批准入限制得到有效放宽,“非禁即入”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同步提速,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一批标志性的重要领域改革举措加快推进,南方电网、国家电网首次跨电网经营区电力现货交易达成,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联通机制全面建立……近年来,从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到社会信用、质量标准,我国不断推动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未来还需突出问题导向,持续整治“内卷式”竞争,以规则统一、配置高效让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释放。
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其活力直接关系发展质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最新数据印证了改革的初步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民营企业434.6万户、外资企业3.3万户,同比分别增长4.6%和4.1%;全国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企业达2536.1万户,同比增长6.6%,占企业总量的40.2%,彰显了创新的澎湃活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的“空气”和“土壤”。今年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四五”期间以市场化方式重组6组10家企业,新组建、设立9家中央企业,形成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未来,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手抓深化国企改革、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企业,一手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前进道路上,“难啃的硬骨头”还有不少。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破解“卡脖子”难题;破解城乡融合壁垒,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面向“十五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新的宏伟目标,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部署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明确“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以制度创新打通发展堵点、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在新的起点上,只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能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山高水长不辞其远,披荆斩棘不改其志。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十五五”时期的改革使命更重、要求更高。从统一大市场的“破壁垒”到经营主体的“激活力”,从要素配置的“提效率”到营商环境的“优生态”,唯有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持续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才能让改革突破转化为发展实效,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制度根基,让现代化新征程更有底气、更具活力。(王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