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海壮阔奋楫先——辉煌“十四五”回眸】探索经验示范带动 江苏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十四五”以来,江苏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牢牢锚定在“人民幸福生活”这一根本坐标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郝朦说:“这里是泰州姜堰溱湖湾片区的小杨村。依托当地武状元的状元文化,这两年,当地开发了很多像这样的休闲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而且也带动了周边村落村民的致富增收。”

上午,先在小杨村比试射箭,中午就地吃个地道美味的农家乐,下午再去隔壁湖南村畅享溱湖的风景秀丽,住上一晚农家民宿,第二天还能和小朋友一起感受洲南村“溱潼砖瓦制作技艺”的非遗文化魅力……依托溱湖湿地的良好生态,这两年,泰州姜堰全域规划,深度挖掘溱湖湾片区会船文化、状元文化等独特资源,将美丽乡村连点成片。片区式发展不仅让先发展起来的强村好上加好,更让沿线一众乡村借势腾飞,村强民富。

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社区居民陈龙喜说:“之前种种小田自留地,没有什么收入。2021年,我家的房子改成了民宿,每年的收入3万多元。我在这边打工,一年也有5万多元。现在手里有钱想买啥就买啥,变化太大了。”

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社区党委书记王政说:“一个村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尝试连接周边的资源,延长整个旅游线路。我们村集体收入从5年前不到400万元,发展到去年已经达到了620万元。”

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洲南村党总支书记乔亮说:“我们都融入在溱湖湾的片区里面,各个村有各个村的特色,相当于一村一景,让游客在这边能停留更多的时间。”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乡村风貌连片塑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像溱湖湾这样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全省共有40个。全省还建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280个,实现了从一村强到全域兴旺、从手头富裕到精神富足,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照进了现实。

回望五年来,江苏不仅致力于鼓起城乡居民的口袋,更致力于提升百姓,尤其是2175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在无锡市梁溪区的适老体验服务馆,护理设备、无障碍辅具等8大类300余款产品琳琅满目。全球首发的“肌肉外甲”膝动力机器人,助力偏瘫老人行走;憨态可掬的陪伴型机器狗,带给老人慰藉和欢乐。无锡还打造了全国首个综合性为老医养服务平台,通过一键呼叫为老年人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服务,基本能解决全市超九成的居家老人就医难、照护难、康养难难题。

无锡市梁溪区居民刘世璇说:“我老公不能走路,现在能走路。本来他要皱眉头不开心,他一走路东看看西看看。科技发达我们真的没想到,看得我们心里开心。”

无锡市梁溪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孔伟说:“养老服务以前的政府给,现在是老百姓自己选。从机构养老到社区养老再到居家养老,整个的体系逐步地完善,老年人的养老多了更多的选择。我们的居家援助上门服务占比达到23%,但在五年前只有17%左右。目前,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十四五”以来,江苏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勇挑大梁的实践与担当,积极践行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使命。

这五年,江苏聚焦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出台《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数字赋能精准高效提供就业服务。此外,聚焦“三农”,各地探索了一批新业态,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这五年,江苏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坚持把75%以上的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不断完善养老、托幼、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精准扩面,确保全省居民参保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这五年,江苏“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人文和经济交相辉映,价值共生”。电视剧《人世间》、扬剧《郑板桥》等一批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接续涌现,叫好又叫座;全国率先出台《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更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满足市民游客文旅消费需求。

宿迁沭阳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沭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余云飞说:“‘五方挂钩’是江苏创新建立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机制。‘十四五’以来,我们统筹‘帮促地所需、工作队所能、后方单位所有’。截至2024年末,全县432个涉农村居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比‘十三五’末增长133%。”

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说:“香包产业作为我们村文化赋能增收的核心载体,到目前为止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2021年销售达到500万元,2024年已经达到了1400万元,带动了本村以及周边1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院长王峰说:“在全国首推了健康管理新模式。近五年来,我们卫生院的门诊人次较2020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慢病群众的基层就诊率从73.2%上升到91.5%,形成了世业镇老百姓‘健康有人管,小病不出岛,大病有依靠’的新健康管理模式。”

兜牢“民生底线”,让公共服务更均衡;持续富民增收,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十四五”以来,江苏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近140万人、位居全国前列,城镇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为零;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47498元提高到2024年的55415元,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从2021年的2.16:1收窄至今年上半年的1.98: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郝朦 杨尔希 顾啸云 陈忠耀

 沈杨 李泽灏 王敏 冯源

 丁峰 莫艳 陈小康

供片台│泰州台 徐州台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