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回眸“十四五”|中国制造,看苏式“精”智弄潮向“新”蓝海

十四五以来,江苏制造业以智改数转网联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转型项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江苏制造,素以“精”见长。从传统“苏作”匠心到现代工业精神,“精”字贯穿始终。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5.6万余个,培育国家数字领航企业14家、卓越级智能工厂68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这份成绩单,是江苏坚持以“精”促“智”、以“智”强“链”的生动写照,也为中国制造向“新”而行提供了宝贵的区域实践。

筑牢产业根基,离不开对关键环节的“精”准发力。面对产业发展中的“缺芯少魂”问题,江苏系统布局超500项重点攻关项目,聚力突破工业软件、精密传感器等“卡脖子”环节。在无锡,先导智能以±0.1毫米的惊人数据打造出高精度锂电池卷绕设备,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深深烙印下“江苏精度”;在常州,恒立液压将关键部件的误差控制在了小于1微米的极致水平,为中国工程机械铸造了更强劲可靠的“心脏”。正是这份对基础技术与产业能力“精”于毫厘的“绣花功夫”,稳稳托起了江苏“智”造向上攀升的厚重底座。

根基既固,江苏的“精”智优势正加快向全链条渗透。南钢JIT+C2M智能工厂构建了用户订单直通产线的“神经中枢”,无缝连接下游上百家客户需求,支撑起“万吨钢、千种规格”的柔性定制能力。“端到端”的协同,让传统的“批量生产”转型为“按需智造”。这种协同不仅发生在大企业内部,更延伸至整个产业生态。苏州博世与供应商深度协同,共享计划、质量与物流信息,达成“小时级”精准配送;常熟波司登借力智能平台,实时联动上下游,推动羽绒服产业向小批量、快反应、高品质升级……当“精”智的触角贯穿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的每个环节,江苏制造正步履铿锵地从“企业强”向“链条强”跃迁。

推动转型升级,既要“大企业顶天立地”,也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为打消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转不起”的顾虑,江苏创新推出“一企一策”免费诊断服务,已为6.1万余家工业企业提供定制化方案。同时,大力推广“小快轻准”类解决方案,力求“小投入、快见效、易操作”,推动项目精准落地。此外,江苏还依托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数百家服务商,助力超2000家企业低成本迈入数字化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便捷地“借梯登高”。从“免费问诊”找准痛点,到“小快轻准”对症下药,再到“平台赋能”共享红利,江苏以普惠的温度,将“智”的甘霖播撒到千企万厂,激活了产业生态的“一池春水”。

风自江苏起,潮涌中国造。江苏制造以“精”为尺、以“智”为擎,从车间到工厂,从单点到全链,持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江苏的探索与实践,必将为中国制造开拓更加辽阔的“新蓝海”,照亮前行之路。(蔡雅妃)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