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人社部发布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江苏省总工会、江苏广电荔枝新闻联合推出《Z世代·新职潮》系列融媒体报道,讲述Z世代年轻人在新兴职业浪潮中的逐梦故事。让每一束年轻的追光,在镜头里汇成星河,映照出新兴行业的万千气象。
2024年9月,站在甜品之都法国里昂的领奖台上,22岁的中国女孩刘欣茹高举起手中的五星红旗。她刚刚夺得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冠军,这是中国在该赛项上的首枚金牌。那一刻,她说自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五星红旗扬起来,向其他国家证明我们中国在糖艺/西点项目领域已经是可以站在顶尖的了。”
从热爱出发的转身
“我初中的时候其实就有一点想要学习甜品制作的念头,因为我觉得甜品很好吃,蛋糕造型很好看。”刘欣茹说。但一开始,她并没有打算将爱好作为自己的志向。在入学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时,她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颇为热门的电子商务专业。
2020年初,吴中技师学院成功申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糖艺西点赛项集训基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欣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项目种子选手的选拔赛,并成功入围,她也是当时入选名单里唯一一位非专业学生。
“当我来到这个班,上手操作的时候,我觉得我是真的喜欢它并且我也愿意每天泡在教室里面练习。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热爱是这种感觉,原来喜欢一个专业是这种奇妙的感觉。”就这样,刘欣茹从电子商务专业正式“转行”,开始在世赛基地专业学习糖艺西点制作。
从电商专业转入糖艺,她要从零开始补习基础。“刚开始,我的基础比学哥学姐们要差一些,做东西的时候总是做不好也找不到原因,所以经常质疑自己、跟自己生气,常常掉眼泪。”但热爱与四年如一日的努力最终让她站上了世界的领奖台。
糖艺师的甜与苦
外界眼里的糖艺师,往往与精致、浪漫、甜蜜挂钩。但在刘欣茹眼中,这份职业远远不只有甜蜜的那一面。
拉糖,是糖艺最具代表性的环节。它没有统一的模具或配方,完全依赖经验与手感。糖浆在高温下被不断拉伸、折叠,才能形成晶莹剔透的造型。刚接触时,刘欣茹的手上起过一层又一层的水泡,愈合后又被新的烫伤覆盖。最终,泡痕变成厚厚的老茧,她把它们称作“努力的徽章”。
这种“甜与苦”的双重考验,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中的糖艺/西点制作项目赛程历时两天,总比赛时间共16小时,参赛选手需要独自完成杏仁膏捏塑、整形蛋糕、拉糖造型等甜品和西点的制作。在比赛现场,她首先根据提前公布的比赛主题——法国木偶文化,完成了一个高近1米,重达17千克的拉糖造型作品。
“作品底部是一根弯曲的罗马柱,罗马柱之上是一座抽象的剧院,在剧院中间,一只透明的手掌托着法国著名的木偶角色吉尼奥尔。赛前我们整个团队一起恶补了法国木偶剧的知识,然后根据各自的分工,完成了画稿、3D模具、蛋糕和巧克力制作等等工作。最终在比赛时,我能完美地把这个造型呈现出来,可以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团队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晶。”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赛前才公布要求的“神秘模块”。“像我这次制作的水果挞上面摆放的三种水果:草莓、猕猴桃和橙子,就是我之前没想过的搭配。我是当天才知道需要用这三种颜色不同、口感不同的水果进行制作,没有任何的练习与翻阅摆放资料参考的时间。还有现场制作的巧克力糖果的口味与慕斯蛋糕的口味也需要临时更改配方以及制作过程,这些都考验着选手的现场反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意能力。”
“比完赛之后,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心理变得成熟了,抗压能力也更强了。”她说。赛场上锤炼出的,不只是技能,更是一种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定力。
甜蜜产业的广阔天地
随着消费升级,中国烘焙产业正在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烘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2%,达到1105亿元,全国门店数量达到33.8万家,江苏以7.7%的占比位列全国第二。庞大的市场需求,为糖艺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在国际赛场上,刘欣茹不仅学习到国外选手的新造型与新手法,也主动把中国的甜品理念带到世界。“我觉得文化输出很重要,把我们的甜品知识和手法展示给更多人,让世界认识中国糖艺。”她说。在她看来,世界技能大赛上的比拼不仅仅是糖艺技术的比拼,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回到校园后,她第一时间把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手把手指导他们练习。她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练,把技艺与经验传承下去。“我希望未来能帮助更多年轻人走上更大的舞台,让他们也能用这门手艺为祖国发光发热。”
新生代的糖艺师们,正在用他们的创造,将甜蜜带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