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从“口袋鼓”到“脑袋丰”:徐州用“文化甘霖”改写乡土新生活

“白天忙挣钱,晚上要看戏。”立秋后的徐州乡村,一句顺口溜道出群众心声:物质“口袋”鼓起来后,精神“脑袋”也要富起来。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矛盾,徐州以遍布城乡的“文化纳凉晚会”为抓手,把舞台搭到村口、把非遗送进广场、把文明融进夜色,以一场场“文化甘霖”滋润乡土,正勾勒出一幅新时代群众文化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送文化”到“种文化”

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田

7月26日,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楼山湾度假区,荷香四溢,灯火璀璨。这里正在举办“夏夜铜山·荷影里的百姓故事”夏季村晚文化惠民活动暨2025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古韵铜山历史回响”再现淮海战役场景;歌舞《方向》、舞蹈《烙馍馍》等节目,映射出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唢呐与舞蹈展现丰收盛景……活动现场,非遗市集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展示剪纸、葫芦烙画、拓印等传统技艺,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农副产品展示区以“一镇一品一特色”展示了各镇街的特色产品,呈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8月11日晚,睢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文明徐州·点亮星夜”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模式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这场由徐州市委宣传部、睢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同主办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道德模范主题影像展前,观众驻足沉思;移风易俗飞行棋、“请您来当大老执”游戏,让文明新风“吹”进心里;虎头鞋、怀中抱子扇、面塑、书刻等非遗摊位前,惹得孩子目不转睛;王集镇的花生、双沟镇的鲜食玉米等特产刚摆上桌就被争相购买。徐州市委宣传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在搞好‘三下乡’的同时,积极推进文明实践‘三进城’活动,进而推动城乡优质资源交流共享,加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8月27日至28日,“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先后走进睢宁县邱集镇小苏村、大社村、仝海村和邱集社区,将精心编排的歌舞、戏曲、小品等节目组成的“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浓郁的文化气息浸润乡村每个角落。邱集镇文化站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在邱集镇的首秀,年内还将有更多异彩纷呈的演出走进各村(社区)。”

同样的场景,也在邳州、新沂、贾汪以及徐州的主城区等地依次上演。从打造国家级示范展示平台到省级平台送戏下乡,从市县级联合主办再到镇村级巡演,据记者统计,徐州各地今夏已举办百余场文艺活动。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一场场演出把精神甘霖洒进千家万户,为百姓奉上兼具乡土气与时代感的文化盛宴。

“富口袋”到“富脑袋”

跨界融合激活消费潜能

文化活动的价值远不止于精神享受。在徐州各地的实践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正在结出硕果。8月29日,“茉莉花开”文艺轻骑兵志愿行——文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专场慰问演出徐州站走进徐州经开区。而这场文艺演出的意义,远不止“好看”二字。此次演出,紧扣徐州经开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企业群众的需求,精心编排的11个节目,涵盖器乐合奏、歌曲、杂技、相声、曲艺、舞蹈、京剧等多元形式,每一个节目都是文化精神的具象表达。


今年以来,徐州经开区更是推出了“经开6小时”文商旅融合项目,将金龙湖宕口公园、蟠桃山景区、龙潭湖公园、淮海环球港等热门地标串联,通过整合商超、餐饮、住宿等资源,全方位激活消费潜力。徐州经开区利用“文化+”这道“跨界融合题”还在不断解出新答案,将打造徐工集团、青岛啤酒、美鑫食品、万通酱园、徐庄味道等旅游研学动线,让工业迷、科技控、美食家充分感受“经开智造”的硬核魅力。

在新沂市,“心怡一夏 惠享文旅”文旅嘉年华暨第二十五届广场纳凉晚会巡演自7月8日开始,覆盖新沂市各镇(街道),共计32场,另外在城中新沂文博广场同时举办“百姓大舞台”11场。

2000年首届新沂市世纪广场纳凉晚会举办以来,该活动已成为新沂市夏季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深受群众喜爱。除文艺演出外,今年活动结合“惠享文旅”主题,新沂市文博广场联动各镇特色文旅资源,推出夜间市集、非遗展示、旅游推介等配套活动,进一步激活夏日消费市场。市民在欣赏演出的同时,还可品尝特色小吃、购买手工艺品,体验新沂独特的文化魅力。


借助乡村文化进城展演活动,贾汪区大泉街道通过“文化+产业”融合思路,推动本土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文艺晚会现场,“俺家菜园”的生态禽蛋、非遗蛋雕技艺、毛线钩织工艺品等亮相展台,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看,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搭建了平台。这种“文化+”的跨界融合,正在为徐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旁观者”到“创作者”

多元主体共绘“同心圆”

文化活动的深度,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8月12日晚,随着最后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旋律响起,持续11天的第31届“欢乐沛县”夏季乘凉晚会画上圆满句号。这场跨越31年的文化惠民活动,今年再度以创新姿态点燃了整座城市的夏夜激情。

本届晚会吸引了11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共设有12个专场演出,推出了涵盖戏曲、舞蹈、武术等多个艺术门类共百余个精品节目。每晚7点不到,大风歌广场就坐满了携家带口的观众,不少家庭更是“全勤”参与。始于1994年的乘凉晚会,已从最初的纳凉演出蜕变为融合文化展演、品牌推广、消费促进的综合性平台。

8月28日晚,在贾汪区,“乡音唱响新时代 一镇一韵绽光彩”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演出在激昂奔放的开场腰鼓《开门红》中拉开帷幕,铿锵的鼓点瞬间点燃全场气氛。从藏族舞到情景剧再到民乐合集、朗诵等,演出的所有节目均由大泉街道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既保留了乡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注入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

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人的参与。炎炎夏日,在丰县大沙河水杉林公园里,活跃着一支“文艺轻骑兵”,他们已连续8年在暑期为群众送上免费戏曲盛宴,一把乐器、一段唱腔,老戏骨亮嗓、新苗子接棒,把地道的戏曲送给大家。

7年前首次在水杉林开演,这支民间文艺队伍便与暑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的零星观众到如今的场场爆满,从单一剧种到丰富曲目,变的是演出的形式与规模,不变的是免费演出的初心和对传统戏曲的坚守。这份坚守,不仅让戏曲的种子在水杉林间生根发芽,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

目前这支60多人的演出团队,成员们平日各有工作,每到暑期便放下手头事务,聚到一起送戏下乡。“我们坚持把戏送到老百姓身边,是最大的幸福感。”演出团队负责人侯勇说,“团里人都爱戏,暑假聚在一起办演出,就想让传统文化代代传。”

当夏季高温渐渐褪去,徐州的文化热情却持续升温。从沛县到新沂,从贾汪区到铜山区,一场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纳凉晚会以文化为纽带,连接起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精神的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绵长的精神动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