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凝霜,寒意渐浓,却总有一束青春之光穿透晨雾,照亮前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当古老的诗句穿越千年的时光,在耳畔悠悠响起,不仅描绘了自然时序的流转,更暗合了青春在困境中淬炼成光的生命隐喻。当白露为霜遇见青春为光,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代中国青年在时代变化中破茧成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觉醒篇章。
“白露为霜”,是每一代青年必须面对的时代考题。从百年前民族危亡时的“白露惊寒”,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霜重路难”,青年们肩负着“让国家富起来”的发展使命;如今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竞争的加剧、社会发展的新课题,又成为当代青年需要破解的“新白露”。这些挑战从不是“拦路虎”,而是检验青春成色的“试金石”,正如鲁迅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霜寒之中,恰恰孕育着突破的生机。
“青春为光”,是中国青年始终不变的时代应答。这束光,是五四运动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呐喊,是西南联大师生徒步千里保存文化火种的执着,是改革开放初期无数青年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更是新时代青年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各个战场上的担当与奉献。他们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用青春之光驱散严寒,温暖社会。
当“白露为霜”遇上“青春为光”,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气质——既能清醒认识现实的严峻,又能以乐观主义的态度创造未来。面对“内卷”“躺平”的杂音,当代青年没有沉溺于焦虑,而是在创新创业的赛场开辟新赛道,在乡村振兴的田野播撒新希望,在文化传承的舞台演绎新精彩。他们懂得,“霜愈重”更要让“光愈亮”,个人的理想只有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青春的价值才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时序流转,“白露”年年有,但青春的光芒从未熄灭。今天的青年,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面前的“寒霜”或许不同,但奋斗的底色始终如一。当无数青春微光汇聚成星河,定能融化一切挑战,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国、兴青春之民族,这便是新时代青年对“白露为霜”最好的回答,也是对青春最动人的诠释。(林惠洁)